一个人值守防汛物资仓库31年今年她再次见证武汉汛期结束
1989年参加工作的甘红萍,一直在做防汛抗旱仓库管理员,“回顾我工作的31年,防汛仓库的物资变化我都可以信手拈来”。她说,她参加工作后的头部个十年,仓库里只有麻袋、草袋,和用来加固堤坝的原木和螺纹钢,甚至还有装沙袋的黄土。
1998年洪水令仓库里的防洪物资有了明显的变化。甘红萍说,帐篷、冲锋舟和水下电视探测仪头部次出现在仓库里。编织袋取代了草袋和麻袋,一根根钢管也取代了原木和螺纹钢。
“2010年以后,各种各样的新装备开始多起来。”甘红萍领着记者在仓库里转,并一一给记者指出来。一楼门后就是一辆帅气的水陆两用车,一台大型无人机在箱子里密封保存。此外,还有海事电话、水上机器人等一系列高科技防汛产品。
甘红萍说,今年汛情和1998年十分相似,可城市运转没有受到影响,“充沛而先进的防汛物资,发挥了作用”。
“光帐篷就有300多顶,救生衣8000多件,这些工作都要在五月份汛期来临前一一做好。”甘红萍解释,除了库存物资的维护、保养和检查以外,消防安全、日常清洁也都由她承担。
长江水位一旦进入设防水位,按照24小时值班制度,甘红萍要日夜守在仓库里。她的办公室放着陪伴她多年的沙发和躺椅,“今年汛期几个月来都是在这里轮着睡”。
甘红萍的手上时常拿着一个记录本,里面详细记录了2012年至今所有的物资进出记录,摸起来有瓶盖厚。甘红萍称,从工作之初她就一笔一笔记录清楚,至今从未中断。
认真对待工作的这份情感,来自做相同工作的父亲。甘红萍告诉记者,她父亲在防汛物资材料站干了一辈子。从1954年洪水以来的历次大汛他都是见证者和在场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