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电话“接回”失意卖油郎;11年帮扶小作坊成大企业
“北上创业4年,失意而归,是家乡接纳了我。”11月18日,蔡甸永安街道农产品(食品)加工园建设工地,武汉厨之道食品公司总经理张万明看着拔地而起的新厂房,回忆起11年前回村创业的场景,感慨万千。
武汉厨之道食品公司新厂房效果图。
从小作坊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建厂时的年销售1500万元,到今年预计销售额3.5亿元。回顾一路走过的创业路,张万明记得蕞清楚的却是一个基层干部主动给企业义务当“卖货郎”的事情。
2006年,张万明与合伙人郭道伟北上天津开办食用油加工厂。然而,4年在外打拼的他并不顺利。
2011年,在张万明一筹莫展时,他接到家乡永安街道的电话。电话中的一句话令张万明至今记忆犹新:永安人,创业就在永安搞,家乡永远支持你。
找厂房,永安街办事处工作人员开车载着张万明跑遍全街21个行政村、2个社区,找到一座占地12亩的闲置工厂。缺资金,永安街办事处为企业牵线搭桥联系银行,提供授信额度。缺工人,永安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帮助大力宣传,组织专场招聘会,仅用7天时间,为企业找来57名有食品加工业工作经历的村民。
选场地、改造老旧厂房、招工、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到生产出头部桶食用油,厨之道食品有限公司前后仅用时90天。
武汉厨之道食品公司自动化生产线。 通讯员蔡永安 摄
然而,产品生产出来了,销售则让张万明犯了难。“作为一个新品牌,想在几乎饱和的市场打开局面,难度很大。”张万明记得,当时开着面包车,载着产品三镇跑。只要看到路边有小超市、餐饮店,就停车拎着产品向商家推荐。对方的回复多是:厨道品牌,没听说过。
当时,厨之道食品公司一天的食用油产量是1000瓶,眼看着仓库里的产品越积越多,张万明心急如焚。
公司对生产线进行网络直播。 记者张衡 摄
就在此时,永安街办事处工作人员找到了张万明。“街道办事处食堂首先采购了一批食品油,用于食堂烹饪用油。各个村、社区看到政府食堂都在用我们产品,也积极在村湾、社区帮我们宣传推广。”在街道的帮助下,厨之道食品有限公司在永安当地市场售出“头部桶油”,顺利度过创业起步期。
张万明也借助在天津建厂时建立的销售渠道网络,将产品远销北方地区。至2018年,公司年产值达到8300万元。2019年,张万明搭乘社区团购兴起的东风,实现销售额的快速递增。
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产品开发。 记者张衡 摄
去年,厨之道食品公司生产的食用油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其中线上社区团购渠道销售占到六成。公司产品也由蕞初的芝麻油、玉米油,扩展到亚麻籽油、红花籽油、山茶油等特色品种。
不久前,该企业顺利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评定。张万明说,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他有信心原地倍增扩大投资建设现代化新工厂,逐步在永安当地形成粮油加工产业链。“目前,已推荐多家产业链企业在永安当地落户。”
(长江日报记者张衡 通讯员赵睿)
第三届“武仲杯”落幕,香港高校学生和律师队首次参赛
长江日报简介长江网简介网站地图豁免条款联系我们采购信息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