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光谷、沌口和东西湖不容易看到的武汉开发区发展历史
武汉经开和东西湖的国家开发区成立经过大部分人应该很熟悉,东湖高新估计了解的就不多了,所以文章之前,先简要介绍下东湖高新的成立和批准经过吧。
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东湖开发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给予优惠政策;
1992年5月,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科委正式确定开发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改革试点区;
1994年10月,省、市人大颁布实施《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进一步确立了开发区的法律地位。
下面,我们将以5年为一个单位为大家做3个开发区发展状况的简要介绍。
1995年,武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刚开始建设,沌口和洪山东面区域基本还是一张白纸。
从下面的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出,基础建设上面武汉经开发展的比东湖高新更快,到1995年其建设范围已接近11平方公里,而光谷才刚刚建了几条路,开发了几个园区。
毕竟武汉经开是脱离汉阳自建新区,光谷则是在武昌完善的城市基础上向东面和南边延伸。
那个时候,光谷的主要拓展方向还是江夏,武汉经开则是在汉南和蔡甸之间另辟新路。
1995年 ,开发区新征土地36.4公顷,平整场地56. 7公顷,投入1.9 6亿元资金;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工厂完成投资13. 7 4亿元,总装车间已于9月8日投入调试装车.运行情况良好.年底举行了1000辆车下线仪式;
武汉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1995年9月正式投产;
产值,光谷是武汉经开的21倍。数据如下:
【以上数据摘自1996年武汉年鉴】
投资及企业数:武汉经开投资额和企业数都比光谷多。
武汉经济开发区共引进项目418个,合同投资总额 210.78亿元.协议利用外资6.88亿美元,登记注册企业348家 ,注册资金58 .93亿元;
1995年,开发区已有“三资”企业309家,总投资5.9亿美元,协议外资额达1.9 亿美元。全球排名前1 00位的跨国公两中已有12家在开发区投资设点办厂;
光谷(名字后面数字为1995年的企业收入,单位万元):
武汉经开当时大部分企业尚在建设中。
这一年7月,东湖高新正式托管江夏区的的“5村一委”。1月,国务院同意吴家山成立立“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这是继沈阳、南京、成都之后批准的第4家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
工业总产值:光谷还是比武汉经开高。
税收:武汉经开高出光谷55.7%
那一年,武汉市提出了“武汉新区”规划,选址位于汉阳四新地区。
工业总产值:光谷还是比武汉经开高。
税收:武汉经开高出光谷55.7%
城市建设上,武汉经开基本成型,开始准备往汉南发展了,光谷则开始开发所谓的光谷东。
武汉光迅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获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示范区头部个实行股权激励的中央企业。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第4.5代TFT-LCD项目全面竣工投产;
光谷金融港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全面开工;
工业总产值:光谷仍然比武汉经开高。
财政收入:武汉经开高出光谷88.9%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