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第二棉纺厂地块拟盘活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
10月27日,《天河区第二棉纺厂地块(AT0805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上获得通过。会上透露,项目规划定位为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同时,利用创新产业导入模式,盘活片区工业遗产。
升级改造为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
项目位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处于中心城区,地理和交通区位优越,可通过华南快速干线号线联系周边。规划范围北至员村西街,南至花城大道,东至员村南街(员村大道),西至华南快速干线公顷,范围涉及天河区AT0805规划管理单元。
地块现状总建筑面积为8.46万平方米,现状建筑主要为厂房、仓库、宿舍和配套用房。其中,东侧包豪斯风格建筑为广州市第二棉纺厂旧址(部分车间),已列入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建筑面积23161平方米。
规委会上透露,为落实广州市“十四五”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此次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二棉厂地块处试验区门户区位,升级改造为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有利于以项目为点,带动地区规划实施,支撑“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
项目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下称:AI)产业,以各成员企业现有资源禀赋为基础,依托广州“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广州数字金融研究院及智库两大平台,重点发力“AI算力硬件、AI行业应用——智慧金融和智慧城市、AI智能设备”三大领域,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创新企业企业,带动重要产业项目。未来拟通过面向全球开展国际竞赛,确定蕞终建筑设计方案。
利用创新产业导入模式,盘活工业遗产
规划范围内,东侧为广州市第二棉纺厂旧址(部分车间)(下称:旧址),建于1958年,核心保护区范围为22592平方米。目前已纳入广州市第三批历史保护建筑,重点保护厂房的主体结构和锯齿形天窗,以及南面生活间的平面保护布局。旧址建筑高度约7.2米,现状钢筋混凝土结构保存较好,北向锯齿形排架结构、弧形薄壳作为典型结构展现厂房风貌,承载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纺织业的珍贵历史。
依据《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等相关保护利用要求,旧址规划利用为创意办公、创意体验等功能,在保护建筑核心价值要素的前提下,利用创新产业导入模式,盘活工业遗产,发挥其经济效益,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
规委会上提出了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建议。具体为,维系核心价值要素,保留南面的生活间建筑以及本体建筑,保护与展示历史建筑主体结构、锯齿形天窗、南面生活间的平面布局与外廊式立面等文脉符号。拆除附属建筑,通过一体化整饰,为城市腾出公共空间。
同时,拆除位于保护范围外东面、北面、西面遮挡核心价值要素的临时建筑。东面作为广场并增加景观绿化,为城市腾出更多公共空间;北面以创意商街的形式将历史建筑与公共绿地连接;西面与15米路衔接,打造优美的园内慢行空间。
在保留历史建筑核心价值要素的前提下,以创意办公、创意体验等形式提升历史建筑内部功能,并与西面办公商业设施联动开发,提高土地与空间利用效率。控规提出,西侧地块新建建筑应与历史建筑和谐共生,通过空间语言上的咬合、开放等有机方式回应历史建筑,呈现“现代建筑的流畅与通透”与“历史建筑的折线与硬朗”之间的对话。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柳时强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