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英才兴东楚
“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推进产才融合、聚才兴业,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努力让各类人才从“抢过来”到“抢着来”,为服务黄石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人才强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头部副组长,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十三五”以来,我市密集出台“东楚英才”计划、“新黄石人”计划、“招硕引博”计划、“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支持柔性引进产业高层次人才10条”“重点产业链企业聚才用才10条”“‘才聚荆楚·智汇黄石’工程措施25条”“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资智回黄”工程、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专项政策,各县(市)区相应推出特色人才政策,持续传递出黄石重视人才,渴求人才的强烈信号。
为压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建立年度重点项目清单,推行县(市)区委书记领办人才工作项目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强化整体联动。连续5年开展全市重点人才工作项目拉练,聚力推进人才政策、人才招引、人才培育培养、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人才服务保障等5个方面重点项目落地落实。我市还将政治引领贯穿于人才工作全过程,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持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引导广大人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近年来,我市人才队伍总量不断提升,人才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59.6人年,引育国家级和省级重要人才计划专家18名、遴选省级和市级创新创业战略团队48个,均居全省头部方阵。同时,评选“东楚英才”计划专家118名。近三年还集聚89名外籍专家在黄创新创业,市、县两级通过“招硕引博”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人才754名。吸引“新黄石人”15万人,其中2.6万名大学生来黄留黄就业创业。拥有164项国家专利,带领企业实现产销量全球头部的东贝机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百昌被省委授予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
“今年,我们武汉理工大学团队将联合黄石2家企业申报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努力帮黄石再添1个一等奖。”2月22日,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钱作勤向记者透露服务黄石企业新目标时,自信满满。
钱作勤的另一个身份是黄石市委人才办选派到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科技副总”。2020年起,他入选我市“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库,从此,肩头又多了一份责任——帮助黄石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研发新产品等。“企业有需要,我和我的创新团队随时上门。”钱作勤告诉记者,忙的时候1个月要来黄石三四趟。多年来,地方民企向高校借智的需求迫切,而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难,一直是制约市(州)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瓶颈。黄石大胆创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主动组织市内外高校高层次人才以柔性引才的方式服务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既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让高校人才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深受企业和高校的欢迎。
近几年,和钱作勤一样入选我市“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每年有100多名,他们分别以“科技副总”“人力资源副总”“金融副总”“法务副总”等身份,由市委人才办协调选派进企业,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市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为不断提高人才对重点产业链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十三五”以来,我市聚焦印制电路板、铜精深加工、高端装备等12条重点产业链,突出以用为本,扩宽引才视野,优化引才方式,坚持全职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努力汇聚更多的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黄石所用,为高素质产业人才、技能型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仅去年,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就编制发布2期《黄石市主导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组织全市开展紧缺产业人才招聘会、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智汇黄石高校行”、直播招才等活动27场次,引进产业人才4000多名,其中高层次人才828名。实施“资智回黄”工程,吸引75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落户。开展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活动12场,291家黄石企业与69家在汉科研院所建立柔性引才、技术合作关系,引进315名高层次人才,解决产业技术难题623项,推动100余项科技成果在黄石转化应用。组织市科技局狠抓产业链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培育省级创新创业战略团队2个,评选市级创新创业战略团队12个。在十大主导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核心创新团队10个,集聚核心专家58名。
为聚焦产业、聚焦创新、聚焦增量做好人才工作,我市在科创园区、企业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聚才用才,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占地1700亩的黄石科技城建成一期,科创大厦、酒店式人才公寓、展示中心落成,引进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黄石)、浙江大学黄石技术转移中心、行星轮科技等高层次人才项目21个;二期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等高层次人才项目顺利推进。
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开全省先河,已有52家黄石企业研发中心和高校成果转化机构入驻,引进创新团队50余个、高层次人才61名,招引武汉高校本科及以上科技人才276人,实现“引才在武汉、用才在黄石”。同时,我市开工建设黄石(上海)离岸科创中心。与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大冶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黄石港区环湖大学科创园建成运营,入驻创新团队63家,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345人。建成省级、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集聚科技人才1000余人。其中,湖北黄石科创模具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聚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院校4个技术团队,50余名博士等紧缺高层次人才每月来黄石开展技术研发、推进成果转化。中国组织人事报社负责人去年深入我市专题调研创新创业平台聚才用才的特色作法,并向全国作经验推广。
游志雄,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纳米材料合成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研发经验,拥有18项专利。
听说他正考虑项目扩容,寻找生产厂房,黄石市招商招才专班的同志连夜奔赴武汉找到他,诚挚邀请他将项目落户黄石。
“这份深夜来自黄石的邀约让我非常感动,黄石提出的扶持政策也十分有诚意。”游志雄回忆,他很爽快地与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签约,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来黄石创办纳米材料产业园,从事生物医药级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研发生产,总投资1个亿。
开发区·铁山区为他配套了办公区和厂房免租,分批兑现高科技领军人才项目启动资金300万等人才项目扶持政策。“真金白银支持,真心实意服务”,游志雄欣然感慨,“市委人才办协调市领导慰问企业人才,提供白马山人才公寓,并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黄石尊贤重才,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氛围让人温暖和感动。”
为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打造蕞优创新创业生态,我市深入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活动,组织6个职能组常态化服务专家人才。对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全周期人才服务。编印《黄石籍在外人才名录》,建立与2500多名黄石籍在外优秀人才的联系服务机制。在重庆、深圳、武汉设立人才工作联络服务站;升级高层次人才“东楚英才卡”服务功能,建成人才创新创业超市7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家、青年人才驿站4家,组建了1亿元市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获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为高层次人才颁发“东楚英才卡”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黄石跻身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榜,黄石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2位、进入全国50强。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黄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鼓励各类英才选择黄石,干出精彩。
截至2021年末,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61件,专家人才取得重大技术成果189项,19项科技成果荣获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近五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居全省第2位。黄石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等次,并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呈现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了我市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全市上下正在努力汇聚更多的“头部资源”,以高质量人才引领黄石高质量发展。(顾文娟 黄仁才)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