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130129
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创建于 1992 年,封闭管理于 2000 年,更 名于 2003 年。开发区托管刘店、下集、叶店、刘古塘、许庙、丰 山、龙王庙、刘集、丁店、黄花涝、三店、后湖 12 个行政村。12 村共有 140 个自然湾,196 个村民小组,11702 户、33535 人。开 发区总人口数约 30 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 51947 人,流动人口约 25 万人。区域行政区划范围为 88 平方公里。2005 年,国家发改委和 省政府重新审核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核定规划建设面积 20 平方公 里。 文化底蕴深厚 开发区境内的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被誉为 中华瑰宝,距今 3500 多年,已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1988 年被国 务院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追溯为“华夏文明南方 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 。遗址保护开发列入市“十一五”规划 重点建设项目。 近城优势独有 开发区地处黄陂蕞南端,隔府河与汉口相 望。境内岱山府河桥、岱黄公路府河桥、机场南线路府河桥、外 环线府河桥和盘龙城府河桥等五桥直接与汉口城市主干道相连, 驱车从开发区到市中心新华下路 7 分钟车程;向东走岱黄高速到 市区黄浦路仅 8 分钟车程;走 318 国道岱山线 分 钟车程;向西走机场高速路到市内青年路仅 9 分钟车程,至天河 机场仅 4 分钟车程。 交通条件便捷 2006 年建成的盘龙城大桥直接与市区相连, 后湖大桥建成后,从市中心沿两桥将直抵黄陂腹地。2007 年,机 场高速收费站、岱黄高速收费站“两站”的北移,武汉中环线- 盘龙大道的贯通以及解放大道延长线与巨龙大道开发区段的连 接,使之前困挠开发区的交通“瓶颈”全面瓦解。阳逻深水港、 汉口火车站、天河国际机场近在咫尺,加之亚洲蕞大的铁路货运 编组站及高速客运站,基本构成了开发区“水、陆、铁、空”的 立体交通网络。 山水资源丰美 区内的丰荷山、甲宝山、露甲山、横山、铜 管山与盘龙湖、盘龙城湖、汤仁海、新教湖、马家湖等众多湖泊 相依相映,构成了汉口北面水山相连、水碧山翠的天然画卷,其 生态之美、生态之特为武汉近郊少有。 软硬环境完备 开发区累计投资 10 亿多元,新建城市基础 设施,包括供水、排水、排污、供电、路灯、供气、道路、通讯、 广电、绿化等。设立了财政、公安、工商、税务、银行、保险、 土地、城管、学校、医院等各类服务性单位 16 家,为广大客户提 供各类服务。 产业定位明确 在已初步形成了光学电子、医药化工、冶金 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汽车贸易等 6 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 按照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应具备鲜明产业特色和较强的配套能力, 并致力发展成为现化制造业的集聚区的要求,开发区将以光电机 械、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及依托天河机场,打造集航空企业总部、 大型商业服务中心、物流枢纽中心、商务餐饮于一体的航空经济 总部区等作为今后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引进成果丰硕 截止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 202 个,协 议投资额为 320 亿元。其中,引进工业项目 122 个,投资规模在 5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94 家,预计全部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税收 7.78 亿元。目前,重点发展卓尔企业总部集群、佳海都市工业城 中小纺织企业集群和汉口北专业市场集群,形成产业发展“龙头 -2- 企业示范带动、规模以上企业支撑、中小企业集聚”的良性互动。 经济运行良好 自 2000 年封闭管理以来,开放开发步伐不 断加快。2001 年,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 7.2 亿元,到 2013 年达到 203.83 亿元; 2001 年财政收入 1190 万元,到 2013 年达到 173787 万元;2001 年工业总产值 5.6 亿元, 到 2013 年达到 133.21 亿元; 2001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0.96 亿元,到 2013 年达到 30.33 亿 元;2001 年出口创汇 100 万美元,2013 年达到 2740 万美元;农 村人均纯收入从 2001 年的 2124 元提高到 2013 年的 14685 元。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空间广阔、文化厚重、区位优越、交通便 捷,山水丰美,具备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的基础条件,按照省、 市、区各级领导的要求,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走科技 立区、项目强区、环境兴区的基本区策,依托大武汉,引进大项 目,重点建设现代制造业区、临空港物流产业区、都市旅游度假 区、生态人居区,努力把盘龙城开发区建设成为武汉市高新技术 发展的产业基地和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城。 -3-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