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2023年专项预算公开说明
年,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局、科协、外国专家局等均设在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示范区建设协调、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规划、新经济发展推进、生态打造(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加速器等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国(境)外智力以及科协等工作。
科创局现有在职人员28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28人(公务员2人,聘用制25人)、管委会派遣工作人员1人。
第二部分、部门年度(或中长期)工作重点
1、负责协调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负责牵头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建设及其他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工作。
2、负责拟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计划和政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监测,负责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联系、协调推进工作。
3、负责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统筹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基地、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促进产业创新组织、公共技术平台发展;推进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建设。
4、负责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企业等各类创新型企业培育和服务。
5、负责推进互联网+及信息服务、文化科技融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等新经济发展和相关企业培育工作。
6、负责统筹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
7、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发展。
8、负责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交流工作;负责指导科协工作;负责科学普及工作。
9、负责引进国(境)外智力、因公出国(境)培训管理和外国专家管理服务工作。
10、承担党工委、管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安排2023年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部门专项预算总支出82,660万元,涉及项目4个,其中:东湖科学城建设专项40607万元、科技企业培育专项19733万元、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发展专项7120万元、数字经济专项15200万元。
安排2022年专项预算结转26168.32万元,其中东湖科学城建设专项结转7580万元、科技企业培育专项结转5万元、创新创业创造专项结转3415.22万元、数字经济专项结转15168.1万元。
根据《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财税金融措施》(鄂办发〔2021〕19号)、《武汉市支持湖北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政策措施》(武政规〔2021〕3号)、《东湖高新区“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办法》(武新管〔2022〕25号)、推动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发展等政策,以及各项目会议纪要、协议、组建方案等,安排东湖科学城建设专项40607万元、结转资金7580万元,主要用于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科学装置、湖北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等。
根据《武汉市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武政规〔2022〕5号)、《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武新管〔2021〕4号)、《东湖高新区股权激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武新管〔2021〕3号),科技创新券、瞪羚等相关政策,以及相关合作协议等,安排科技企业培育专项19733万元、结转资金5万元,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瞪羚企业培育、瞪羚塬建设、科技创新券服务、股权激励专项等。
(三)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发展专项
根据各项目协议、会议纪要等,以及推动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安排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发展专项7120万元、结转资金3415.22万元,主要用于双创载体质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北创营、青创园运营、硬创空间等。
根据高新区数字经济、文科融合、硬核科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相关政策,安排数字经济专项15200万元、结转15168.1万元,主要用于支持互联网+产业、文化科技融合专项、硬核科技专项、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新型显示产业等。
2023年度科技创新新经济发展局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专项预算与2022年预算金额预计减少78405.68万元。
版权所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地址:武汉市高新大道777号(高新大道与光谷四路交叉处)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