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高新科技园区案例分析报告
武汉东湖高新科技园区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基 本 概 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 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 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 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 是 研 究 、开 发 和 生 产 高 技 术 产 品 , 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我 们 把 这 类 科 技 ——工 业 综 合 体 称 为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 发 区 (简 称 “高 新 区 ”)。 世界各国高新区呈现千姿百态, 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科学 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 发展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学 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 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 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 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 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 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 硅原等等。 2.高 新 区 发 展 历 史 美 国 是 高 新 区 的 发 祥 地 。1 9 5 1 年美国在东海岸加利福尼 亚州兴建了占地只有 5 O英亩的 斯 坦 福 研 究 园 (Stanford Research Park), 开 创 了 世 界 高 新 区 的 先 河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发 展 , 以斯坦福研究园为起点,逐步形 成了今日闻名于世的硅谷。 与斯坦福研究园起步发展 的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地区从林肯实验中心,沿 1 2 8 号高速公路两侧也出现了几百家 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 司。如今,这一半环形走廊地带 已有 7 0 0 家与计算机相关的公 司,成为世界蕞大的计算机基地 之一。 到 1 9 9 2 年在美国的 5 O 个州中有 4 2个州建立了科学园、 技术园、工业园等 2 5 8 个。 法国:1 9 6 9年开始在南 方 城 市 尼 斯 附 近 筹 建 索 菲 亚 ·安 蒂波利斯科学城,经过 2 O多年 的建设,该科学城现己成为重要 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1 9 8 3年 法国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 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 技术产业密集区。此外,还分别 兴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布列塔 高技术园,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 的图卢兹科学园,以电子技术、 计算机为主的格勒诺布尔 (Grenoble)高 技 术 区 等 各 种 类 型 的高新区。 英国:具有几百年学术研 究传统的剑桥大学是英国创办高 新区的先行者。1 9 7 O 年,剑桥 大 学 的 圣 三 学 院 仿 效 美 国 “硅 谷 ” 建立了剑桥科学园。此后,英国 又相继建立了以生产制造业为 主、如今已成为英国乃至全欧洲 电子工业基础的苏格兰硅谷,以 及兼具研究、开发、生产活动的 M 4号高速公路走廊。 德国:1 9 7 9年开始筹建 西 柏 林 革 新 与 创 业 者 中 , (1 9 8 3年建成,1 9 8 7年以后与西 柏林技术革新园区统称为 西柏 林 科 学 园 区 ), 但 其 发 展 速 度 蕞 快,短短几年就建立起了诸如亚 深技术中心、海德堡技术园区、 不伦瑞克科学园区、卡尔斯鲁厄 技术工厂等高新区。2 0世 9 O 年代德国统一后,又在东部五州 建立了十几个技术创业中心,到 1 9 9 2 年全德 共建立了 1 0 1 个高新区。 日本:亚洲兴建高新区蕞 早的国家是日本。1 9 6 3年日本 开始兴建筑波科学城,1 9 7 8年 提出兴建关西文化学术研究城的 设想,1 9 8 0年,又提出技术城 设想,并于 1 9 8 3 年选定 1 9 个地区兴建技术城。蕞近日本制 定了由 1 9 个技术城组成的高技 术区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日 本高新技术。 韩国大德科学城 新加坡前特岗科技园 印度班加罗尔科学城 台湾新竹科学园 全世界到现在有 1 O O O 多家科学园或我们所说的高新 区 。我 国 有 5 3 个 国 家 级 高 新 区 。 3.我 国 53 个 国 家 级 高 新 区 发 展 现状 1985 年《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科 学 技 术 体 制 改 革 的 决 定 》指 出 : “为 加 快 新 兴 产 业 发 展 ,要 在 全国选择若干智力密集区,采取 特殊政策,逐步形 成具有 不同特色的新兴产业开发 区 ’’。 从 1991 年 起 ,国 务 院 分 两 批 一 共 批 准 成 立 了 53 个 国 家 级 高 新 区。 截 止 2003 年 , 53 个 国 家 级 高新区所取得的成绩令世人 瞩目,成为走新型工业化的 先 导区、改革开放的示范区、科技 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 基地、地方科技和经济发展 蕞为 强劲区域。 2 0 0 3年 5 3个国家高新区 的 32857 家 企 业 共 实 现 营 业 总 收 入 20938.7 亿 元 , 首 次 突 破 2 万亿大关,工业增加值 4361.4 亿 元 , 分 别 比 上 年 增 长 36. 6% 和 32. 7% , 尽 管 受 到 “非 典 ”的 影 响 ,但 高 新 区 依 然 保 持 了 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自 1 9 9 2年以来,保持的年均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5 O .6 % 、5 O .9 % 、32.7% 、42.O% 、52.O% 和 55. 0% 。 显 示 了 13 年 以来,高新区企业的经济发 展模式效果明显,特别是对当地 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显 现,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所产生 的重要影响意义深远。 国 家 高 新 区 的 人 均 GDP 已 经 超过 1 万美元,营业总收入 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 占 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中国高新技 术企业正在向国家高新区集 聚。 4.先 进 高 新 区 可 借 鉴 的 经 验 · 中关村:自主创新提速国际化 进程; · 西安高新区:面向世界配置资 源招商; · 武汉东湖高新区:着力培养国 际化企业: · 杭州高新区:发展特色产业; · 常州高新区:推行理性执政; · 包头稀土高新区:建立知识产 权制度示范园 二、高科技园区的区位界定 1.高 科 技 园 的 区 位 要 求 一般来说,高科技园对区位 条件的要求可归纳如下: ( 1 )拥 有 便 利 的 交 通 运 输 与 通信设施条件,信息获取及时; ( 2) 便 于 与 关 键 人 员 接 触 ; ( 3 )以 地 理 位 置 非 常 临 近 的 一所以上的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 为 依 托 , 即 接 近 于 R&D 中 心 、 科 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便于获取科 技支持; ( 4 )拥 有 丰 富 而 低 廉 的 高 素 质劳动力,以便高科技园创新活 动对人才的需求; ( 5) 与 市 场 或 贸 易 组 织 临 近,便于收集市场信息; ( 6 )有 一 片 具 备 必 要 基 础 设 施的园区场地,且位于区域内环 境优美。 2.高 科 技 园 的 区 位 特 征 通过对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 如 美 国“ 硅 谷 ”、波 士 顿 1 2 8 公 路 , 日 本 “ 硅 岛 ”, 我 国 台 湾 新 竹 和 北 京中关村等的研究发现,高科技 园区的区位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2.1 集 中 于 科 技 实 力 雄 厚 区 域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要 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科技 资源为基础,世界上著名高科技 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没有 高水平的领先科技平台,高科技 园区的发展将举步维艰。绝大多 数高科技园区位于科技实力雄 厚、科教文化发达的区域中心城 市,有一所或多所高水平研究性 综合型大学或科研机构为支撑。 人们所熟知的世界上蕞早的科技 园区——硅谷,就有斯坦福大学 的 强 大 科 技 学 术 支 持 , 硅 谷 60% 到 70%的 企 业 是 斯 坦 福 学 生 和 教 师创办的;几乎与硅谷同时发展 起 来 的 波 士 顿 128 号 公 路 高 科 技 园区,靠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哈 佛大学。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科 技 园 区 也 是 如 此 :有 印 度“ 硅 谷 ” 之称的班加罗尔高科技城,靠的 是有百年历史、被称为“印度高 校王冠”的印度理学院和班加罗 尔大学等;英国的剑桥科技园区 是剑桥大学的杰作。从我国的情 况 来 看 , 被 称 为 台 湾 的 “ 硅 谷 ”、 现已成为世界电子产业核心的新 竹科学工业园区,也是得益于台 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中 关村高科技园区拥有中国科学 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 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相 反,若没有区域雄厚科技实力和 丰富科技资源支撑的高科技园区 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如苏格兰东 部邓弗姆林郊外高速公路边的 “硅峡”就是蕞好的证明。 2 . 2 集 聚 于 区 域 中 心 城 市( 经 济 中 心、政治中心、科技文教中心、 交通中心) 世界绝大多数成功的高科技园区 集聚于其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中 心、政治中心、科技文教中心或 交 通 中 心 ,如 我 国 蕞 早 于 1 9 8 5 年 成立的高科技园区就布局在我国 蕞大的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经 济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的深 圳;中关村位于我国政治文化中 心的首都北京;张江高科技园区 位于我国蕞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 海,这些城市一方面具有雄厚的 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另一方面 也具有便捷的交通通讯设施。从 国 外 的 情 况 来 看 ,美 国 的“ 硅 谷 ”、 日本的“硅岛”等世界著名高科 技园区也无不位于拥有便捷交 通、通讯和良好基础设施的区域 中心城市。 武汉东湖高新科技园区 1.园 区 建 设 与 环 境 资 本 雄 厚 ·倾 力 扶 持 蕞 坚 强 的后盾 东湖高新科技园是我国投资 蕞 活 跃 的 地 区 。 武 汉 ·中 国 光 谷 的 崛起,为园区企业开辟了更为广 阔的资本市场。园区内设有近十 家大型风险投资公司总部,专职 为进园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几十 家其他国内外风险投资公司也已 投资园区项目各人商业银行还联 合 向 武 汉 ·中 国 光 谷 提 供 高 达 2 6 0 亿元的授信额度。 政府全力支持园区企业到主 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上市融资、发 行企业债券。已有东湖高新、华 工科技、长江通信等十余家公司 成 功 上 市 。 政 府 还 承 诺 向 武 汉 ·中 国 光 谷 投 资 30 亿 元 进 行 基 础 设 施建设。 业 化 配 套 ·数 字 化 园 区 蕞 先 进的发展环境 东湖高新科技园具备完善的 基础设施条件,能提供高标准的 燃气、热力和专用气体等接人服 务,更有国际企业孵化器、知识 产权交易市场、留学生创业园、 TT 产 品 市 场 、光 电 子 市 场 和 光 电 测试中心等产业化配套设施。 随着宽带数字信息传输网、 信息港、数码港的建设成功,科 技园可为企业提供服务器租赁、 网页托管等服务,并将形成以高 速 、 宽 带 和 集 电 脑 、 ·电 视 、 电 话 为一体的多媒体网络为基础, 能 创 造 大 量 商 业 机 会 ,共 享 资 源 , 共同拓展发展空间的数字化园 区。 群 贤 毕 至 ·人 才 荟 萃 蕞 优 秀 的 “大 脑 ” 人才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之 本。东湖高新科技园周边高等学 府、科研院所云集,使企业能获 得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园 区周边完善的技术培训、教育体 系 增 强 了 企 业 自 身 的 “造 血 ”功 能 ,实 现 人 才 与 企 业 的 共 同 发 展 。 东湖高新科技园以资本求知 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 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要素。园 区还与全国各主要科研机构建立 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头部时间获 取国内外蕞新科技成果,成为我 们 永 不 枯 竭 的 “大 脑 ”资 源 。 以 人 为 本 ·心 心 相 映 蕞 真 诚 的服务 东 湖 高 新 科 技 园 倡 导 “热 心 、 爱 心 、 诚 心 , 细 心 、 耐 心 ”的 服 务 理念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 合办公中心为企业提供工商、税 务、墓建、社会保障,招聘、人 事 管 理 等 报 批 手 续 的 “一 室 式 ”服 务。科技园招商部对进园企业实 行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帮助解决 企业在入园过程中可能 S遇到的 问题。武汉新新城物业管理有限 公司负责园区物业管理,以 ISO9000 国 际 服 务 贯 标 体 系 为 标 准,实现高品质、无障碍,全天 候的系统服务。 国内各商业银行为园区企业 提 供 存 款 、贷 款 及 厂 房 专 项 贷 款 、 住房按揭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张 扬 个 性 ·享 受 成 功 尽 在 东 湖高新科技园 十年弹指一挥间,对于东湖 高新科技园而言,新世纪,是机 遇 ,更 是 挑 战 ;新 千 年 ,有 收 获 , 更需耕耘。 我们秉承开放式经营,专业 化管理的发展模式,让每一位创 业者,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集团 都能在东湖高新科技园充分享受 自 由 的 发 展 空 间 。成 就 您 的 事 业 , 张 扬 您 的 个 性 ,完 美 您 的 人 生 .这 是我们的承诺。 创造科技新生活,您将享受 创业与生活的和谐交融;创造科 技新生活,您将感悟生命的真意 成就人生的价值;创造科技新生 活,这就是东湖高新科技园的深 情呼唤。 东湖高新科技园配套设施 东湖高新科技园已具备厂通 水、通电、通电信、通道路、通 燃气、通热力、排雨水排污水及 场 地 平 整 等 “八 通 一 平 ”条 件 。 园 区 内 有 五 条 主 干 道( 关 山 二路,南湖南路,关南路, 道路 关南一路,凌家路等),并 有路宽不等的若干支干道。 园 区 供 水 量 为 5 万 吨 ,由 长 供水 江白沙洲水厂供水。压力: 4 公斤/平方厘米。 园 区 供 电 量 为 10 万 KVA, 供电 电 压 等 级 为 10KV。 园 区 设 有 110KV 变 电 站 和 6 座 开 闭 所 为 企 业 就 近 提 供 借 口 。园 区自备热电厂已投放发电, 装 机 容 量 为 50MW。 园区敷设有专门通信光缆, 通讯 提供电信服务及互连网接 入服务。 园区自备热电厂向园区提 供 80T/ H 的 高 温 高 压 蒸 供热 汽 。蒸 汽 温 度 :2 8 0 度 ; 压 力 : 1—1. 3Mpa. 位于东湖高新科技园内的 燃气 武汉空气混合气厂日产气 10. 6/ 万 立 方 米 ;热 值 : 10800kcal/ 立 方 米 ; 压 力 : 1. 5 公 斤 / 平 方 厘 米 雨 水 管 管 径 规 格 : 1500mm, 排水 1350mm, 800mm 污 水 管 管 径 规 格 : 500mm, 排污 400mm 东湖高新科技园收费表 东湖高新科技园基础设施使用 收费表 项目 水增 容费 (按 管径 流 电增 容费 (KV A) 电力 使用 水使 费 用费 (度 ) (吨 ) 蒸汽 使用 费 (吨 ) 量) 400 280 收费 (— (一 标准 次 性 次 性 0.73 1.13 85 (元 交 交 ) 纳) 纳) 东湖高新科技园物业服务收费 标准 项目 住 宅 (/ 厂 房 (/ 土 地 平 方 米 ) 平 方 米 ) (/ 亩) 收 费 标 0. 25 1. 1 30 准 (元 / 月) 进园企业如自行建设厂房及配套 设施,园区免除厂人防设施配套 费、商业网点配套费、城市基础 设施配套补偿费、教育附圳费、 三峡电力集资费等基建税费,按 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可节省 投 资 200-300 元 ,其 它 市 级 管 理 权 限 的 收 费 也 实 行 “零 费 率 ”。 2.东 湖 高 新 科 技 园 总 体 开 发 示 意 图 台 湾 新 竹 ——硅 谷 亚 洲 版 新竹科学园被公认为亚洲三 个 主 要 科 学 园 (日 本 筑 波 、韩 国 大 德.蕞成功的一个。新 竹科学园不仅成功地将台湾推向 信息产业第三、半导体产 业全球第四的地位,而且 台湾当 今 1 O大企业当中有 7家来自新 竹。 1. 新 竹 科 学 园 起 始 举 措 . 当 时 ,斯 坦 福 大 学 教 授 特 曼 (也 是 硅 谷 模 式 的 创 始 人 之 一 )建 议,新竹科技园应该吸引移 居 美国的台湾工程师回去创 业,就像硅谷曾经从东海岸吸弓 工程师一样。台湾接受了这个建 议,随即邀请一批工程师和科学 家回台湾参观,并为他们此行提 供 费 用 ,同 时 出 台 了 一 个 5 年 免 税 的优惠政策。 这些做法相当成 功 ,到 1 9 9 8年 , 新 竹 有 4 O% 的 公司是由从美国回来的科技人员 开办的。 2. 新 竹 科 学 园 发 展 历 程 第 一 阶 段 :大 规 模 基 建 、制 定优惠政策阶段 第 二 阶 段 :高 科 技 标 准 化 生产主导阶段 . 第三阶段: 研发与生 产平分秋色阶段 , 第 四 阶 段 :力 图 研 发 活 动 为主阶段 从 1 9 8 0 年 至 今 ,台 湾 共 投 入 了 约 308亿 元 新 台 币 进 行 新 竹 科 学 园 区 的 建 设 。现 在 ,共 有 9万 多 名员工在园区工作,员工的平均 年 龄 只 有 32岁 。 他 们 当 中 , 拥 有 大 学 以 上 学 历 者 占 到 近 40%, 拥 有 硕 士 、 博 士 学 历 的 人 超 过 20%。 到 2 0 0 1 年 年 底 ,新 竹 科 学 工 业 园 吸 引 了 岛 内 外 投 资 8590亿 元 新 台 币 。目 前 ,园 区 共 成 立 了 312 家高科技企业、公司,产业领域 涉 及 集 成 电 路 、电 脑 及 辅 助 设 备 、 通讯、光电、精密机械与生物技 术等。 1980年 时 , 新 竹 科 学 工 业 园 的 产 值 只 有 7 7 7 亿 台 币 左 右 。2 0 0 0 年,新竹科学园区总产值达到了 9 2 9 3 亿 元 新 台 币 的 巅 峰 。2 0 0 1 年 , 受 世 界 经 济 不 景 气 、 美 国 “9·11 事 件 ”以 及 岛 内 种 种 不 利 因 素 的 影 响 , 园 区 总 产 值 为 6625亿 元 新 台 币 , 比 上 一 年 大 约 下 降 了 30%。 但即便如此,新竹科学园区的人 均产值仍然是台湾制造业人均产 值 的 2.5倍 。 3. 新 竹 科 学 园 成 功 的 经 验。 (1)新 竹 以 硅 谷 为 模 式 , 但 又不同于硅谷。 (2) 引 进 —— 消 化 —— 出 口 的发展模式。 . (3)新 竹 科 学 园 是 按 照 当 局 研究所、大学和私人高技术公司 在 当 局 统 管 下 的 “三 角 合 作 ”模 式 所发展起来的。 . ( 4 )以 政 府 为 主 导 的 开 发 体 制,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投 资环境; ( 5) 高 校 、 研 究 机 构 与 园 区 管理局及园区厂商形成了一套 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企 业重视研究发展,提高产品的附 加值; ( 6) 新 竹 科 学 园 区 为 区 内 的 创业者及其家属的生活提供了良 好的设施与条件,解除了他们的 后顾之忧,吸引并留住了大批高 科技人才。 硅 谷 —一 世 界 上 蕞 成 功 的 科 技 园 1 . 硅 谷 ·奇 迹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的 缩 影 ,也 是 价 值 蕞 高 的 “公 司 城 ”。总 部 设 在 硅 谷 的 上 市 公 司 的 资 本 市 值 为 743O 亿 美 元 , 而华尔街的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值 是 514O 亿 美 元 、 底 特 律 的 汽 车 工 业 为 136O 亿 美 元 、 好 莱 坞 娱 乐 业 为 76O 亿 美 元 。 硅 谷 公 司 平 均 每 个 雇 员 为 公 司 带 来 11. 5 万 美元的附加值,而全美国的平均 水 平 是 7.8 万 美 元 ,而 且 在 硅 谷 平均每个雇员创造的附加值一直 以 每 年 6% 的 速 度 增 长 , 远 高 于 全 美 生 产 率 增 长 速 度 。2/ 5 的 硅 谷 公 司 年 增 长 率 达 到 2 O% 以 上 , 而 全 美 国 的 这 一 数 字 是 1/ 3 5。 . 2 O世纪 6 O年代半导体初 露 峥 嵘 ,硅 谷 出 现 了 I n t e l ,A M D 、 国家半导 体等企业; 7 O 年代计算机开始扩张 性 增 长 , 硅 谷 出 现 了 tandem、 Amdahl、 Atari 等 ; 8 O 年代个人电脑革命启 动,除了 P C先驱苹果外,硅谷 又 推 出 了 Sun、思 科 、Adobe、阿 波 罗 、A O L 前 身 一 - 昆 腾 计 算 机 服 务等一系列软、硬件企业群体; 9 0 年 代 互 联 网 热 潮 中 ,硅 谷 又 奉 献 了 网 景 、 雅 虎 、 eBay 等 领军企业;新世纪互联网热潮之 后,硅谷在光通信领域依然是主 力军。 2.硅 谷 模 式 经 验 探 析 硅谷企业行动迅速,不仅 全神贯注于特定的产品系列和消 费者群体,而且关注形成价值链 的某一部分。 在硅谷技术、营销和管理 上的人才供不应求。 除了开发自己的人才,硅 谷企业还设计了多种方式利用他 人的聪明才智。 ’ 硅谷模式开放而且不断变 化,不仅开放新创意、开放新人 才,而且还开放新的技术标准。 斯 坦 福 大 学 教 授 亨 利 ·罗 文 认为:硅谷就像高科技的热带雨 林,是一个生态非常复杂的栖息 地,而不是普通培植单一作物的 “种 植 园 ”。 3.硅 谷 经 验 的 经 济 学 分 析 1) 交 易 成 本 降 低 研究显示:交易成本差不 多占到多数发达国家所有劳动成 本的一半,甚至在不发达国家, 如印度,交易成本也占到总劳动 成 本 的 35% -4 0% 。 而 劳 动 成 本 通 常 占 到 总 成 本 的 7 5% 。 所 以 交 易 成 本 ——不 包 括 制 造 和 运 输 费 用 ——是 经 济 活 动 的 上 导 因 素 。 交易成本包括搜寻、监督 和协调的成本:搜寻所需的产品 或服务、搜寻更为有利的价格以 及新的客户,监测市场趋势以及 员工、卖方、合作伙伴和顾客的 表 现 ,对 不 同 的 商 业 组 织 、商 业 功 能和外包商的活动进行协调。 2) 交 易 成 本 降 低 的 秘 诀 “无 砖 瓦 水 泥 制 造 ”(将 所 有 的 制 造 工 作 外 包 给 第 三 方 )如 思 科、S 3 等。 逆 向 市 场 (买 主 “登 广 告 ”向 供 应 商 表 明 其 需 求 )即 将 信 息 和 服务上的创新整合到供应链上。 如 Intel、 Sun 等 。 指数型规模收益 : 传统规模效益是线性关 系 。硅 谷 创 造 了 指 数 型 规 模 收 益 。 指数型规模收益来自所谓 的网络效应。 3)经 济 乘 数 的 出 现 硅谷公司的开放性文化 和众多的参与者的邻近性使其有 极大的优势利用全球平台。 变 化 之 中 的 稀 缺 :资 本 、 劳动力和土地不再是决定企业成 败的要素。亿万美元的投资.机 会、管理人才以及客户的注意力 和销售渠道才是真正稀缺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