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武汉光谷科创大走廊将再建105个重大科创项目

admin8个月前 (09-27)武汉产业信息7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作为科教大省,湖北持续搭建好科技强省建设“四梁八柱”,以创建“两个中心”为主抓手,进一步强化9个湖北实验室运行效能和主攻方向,打造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3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沿武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主轴高新大道一路向东,暖阳下的湖北东湖科学城,超算中心等项目正热火朝天地加速推进,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已经建成。

  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光谷科创大走廊重大科创项目加快落地,2021年谋划建设的82个重大科创项目已全部启动,2022年还将谋划建设105个重大科创项目。

  大科学装置是科技强国必备的基础设施。在东湖科学城,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优化提升项目、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和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等3个项目已列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数字建造以及智能设计与数控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获批在这片创新沃土落地。据不完全统计,东湖科学城目前拥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近50个,国家级企业主体研发平台39个,工业技术研究院11家。

  在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船舶、机械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理工特色产业生机勃勃;在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以数字内容、数字教育、数字出版、创意设计、书画艺术为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已形成。这两家科技园已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去年2月,一条横贯五市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将“武鄂黄黄咸”创新发展紧密串联在一起。省政府正式出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为大走廊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武鄂黄黄咸”五市将大走廊建设列为中心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同部署同推进。《湖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高标准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围绕大走廊产业创新链,谋划建设了湖北省人工智能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等一批功能合理、特色鲜明、运营高效的新型研发机构。

  一年来,一批重大科创项目在光谷科创大走廊加快落地。武汉纺织大学的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江汉大学的精细爆破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测控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复。按照“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空间布局,大走廊集中谋划布局40余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式落户光谷,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投运。院所校区、产业园区、科创社区“三区融合”积极推进,湖北师范大学科技园、湖北理工学院科技园等数十家新建园区正式开园。

  初步统计,2021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62亿元,占全省的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63亿元,占全省的32%,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40亿元,占全省的35%;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31%,远高于全省20%的平均水平。

  “如果公司的研发中心不是设在武汉,我不可能去一个镇上的企业。”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人员郑艳说。这家总部设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富池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将研发中心设在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仅半年就招到了26名高层次研发人员。

  去年,省科技厅牵头组建五市科技创新协同推进办公室,推动建立科技创新大走廊科技管理部门联动机制。一年来,总部研发在武汉、生产制造在四市,重大项目在武汉、产业配套在四市的发展模式得到推广实践。东湖高新区与鄂州合作打造千亿级光电子产业园,葛店开发区近1/4的企业直接为武汉配套;黄石200多家规上制造业企业与武汉相关企业建立稳定产业链配套;黄冈与东湖高新区共建科技产业园已经投入使用。

  一年来,我省着力优化大走廊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发展科创飞地、离岸科创园。黄石、黄冈在东湖高新区设立科创飞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双聘”、项目合作、技术攻关等方式柔性利用武汉高端人才,组织武汉院士专家、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等创新人才到鄂黄黄咸开展技术服务,着力推动平台、成果、人才、金融等科技要素在光谷科创大走廊流动,让更多的“人才潮汐”从高校院所涌向大走廊创新创业头部线,大走廊内聚集更多的“科创合伙人”。

  “武鄂黄黄咸”各美其美、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光谷科创大走廊,正在荆楚大地加速崛起、展翅欲飞。

  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省推进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出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把东湖科学城建设成为湖北科技强省的标志性工程,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加快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着力推动大走廊建设成势见效,为支撑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胡安慰 余翔 丘剑山)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当前位置: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财政资金专项资金公开产业专项资金公开科创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2022年专项预算公开说明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2021年专项预算公开说明   关于拟拨付华中科技大学李元元院士“新一代医用钛合金的3D打印制备...   武...

中国三峡武汉科技创新基地在光谷中心城正式揭牌

中国三峡武汉科技创新基地在光谷中心城正式揭牌

  9月2日,中国三峡武汉科技创新基地在光谷中心城国采中心正式揭牌,并迎来首批入园单位集中签约。签约现场,三峡科创园与长江电力、上海院、湖北省智慧水电技术创新中心、湖北能源综合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三峡智控、三峡智能、三峡遥感、三峡电能、长峡快道、三峡能事达等单位分别签署三峡集团武汉科创基地合作共建协议。   三峡科创园将与长江电力技术研究中心、智慧长...

以更大力度推进 湖北区域发展布局

以更大力度推进 湖北区域发展布局

  今年冬季泡温泉客流平稳,温泉游客平均接待量已逐渐恢复到了往年高峰期的近八成。   候车厅内四组商铺经过重新装修,已正式揭开面纱,全新的“千年鹤归”造型十分吸睛。   武汉正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以武汉首位度提升武汉城市圈的显示度。图为绚丽的江城夜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梅涛摄)   2月7日,我省召开农历虎年的“...

借力武汉科教资源离岸科创园助黄石产业转型

借力武汉科教资源离岸科创园助黄石产业转型

  “如果公司的研发中心不是设在武汉,我不可能跳槽到一个镇上的企业。”去年7月从一家央企跳槽而来的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人员郑艳说。   这家总部设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富池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将研发中心设在了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仅半年就招到了26名高层次研发人员。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武...

刚刚!7家央企华中总部落户武汉!

刚刚!7家央企华中总部落户武汉!

  蕞新获悉,8月9日,第七届湖北省与中央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在武汉举行,   会上7家央企区域总部和重要子公司在武汉落户揭牌,分别是:   3、中国电建集团华中区域总部/中国电建集团华中投资有限公司   5、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区域总部/中能建华中投资公司   7、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

北京中关村要来武汉“创谷”了!位置在这里……

北京中关村要来武汉“创谷”了!位置在这里……

  10月14日一早,中关村信息谷总监乔宏生从北京赶到武汉,他计划这几天在武汉江夏区阳光创谷现场督办协调   项目从招商到立项再到签约、启动建设,一锤接着一锤敲,100天左右时间,中关村团队往返北京、武汉多次,敲定北京中关村来汉建“创谷”。   光谷以东,与武汉纺织大学一街之隔的阳光创谷,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87平...

华中科技大学携手武汉经开区 共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携手武汉经开区 共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

  湖北日报讯(记者谢慧敏、通讯员张隽)1月5日,武汉经开区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约,携手共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将其打造为示范性中试基地和技术转移机构,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发展。   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拟选址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聚焦汽车、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以未来技术项目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善的专业化技术平台与中试基地,培养和集聚一批高...

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

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

  启迪协信2015年6月10日成立,集合了启迪控股在品牌、资源和项目储备上的优势,以及协信控股在项目投融资、开发和运营管理上的优势,一直秉持“源于清华、服务创新、产业兴城、科技报国”的宗旨,从2015年11月青岛科技城的打造、12月深圳科技城的落地开始,启迪协信目前在国已有40余个项目。从提供小微企业孵化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具备一定孵化能力国家级孵化器,到产业园、科技城,启迪协信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