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新年按下快进键“今后生产卫星就像规模化生产小汽车”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通讯员刘慧)新年伊始,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重大项目持续升温,多个核心产业园全速起飞,跑好开局“头部棒”。
火箭产业园拉弓满弦,工程师们争分夺秒总装测试,为新一轮“武汉造”火箭发射进行紧张筹备。相隔数百米,电磁防护材料产业园内,高达18米,一座华中地区规模蕞大、功能蕞全的大型综合紧缩场检测电磁屏蔽测试暗室也在抓紧设备安装。行云卫星科技园一期加速投用,科研人员厉兵秣马,加大气象、避灾、交通和农业等商业应用的研发开拓。
“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仅仅数年间,位于武汉新洲区的长江之滨,一座崭新的航天产业新城已拔地而起,走在全国商业航天领域前列,创造了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奇迹。
沿着新落成的星谷大道疾行,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火箭产业园、卫星产业园、行云科技园、电磁产业园……10多个专业产业园区拔地而起,星罗棋布。大部分是商业应用的“国家队”。该基地累计已完成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165亿元,导入产业项目13个。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迎来火箭密集发射期。2022年12月7日,在该基地制造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火箭及卫星均出自武汉新洲。去年下半年,“新洲造”运载火箭分别在酒泉、西昌成功执行5次发射任务,今年有望再创佳绩。
在这里,国内首条智能化卫星生产线颗卫星的批量化产能。“今后生产卫星就像规模化生产小汽车。”园区负责人介绍,这里去年已连续完成10颗卫星的总装和测试,实现11项关键技术突破,23个系统118台设备从无到有。近期,更是担负为太空舱运送星际物资的重任。
行云卫星科技园一期工程总投资18447万元,与火箭、卫星产业园形成鼎足之势。该园区总用地面积91.9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已形成200公斤级通信卫星研制与试验能力及卫星测控、运控、数据处理能力。眼下,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正与多个央企加大合作,进一步带动湖北省航天产业和空间信息商业发展,为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奠定坚实基础。
新文化地标!首批8万件档案移交
武汉公安举行升旗仪式 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
东西湖区新桥五路 已列入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找群众商量!胡家营镇让小蚕桑织出大产业
党旗引领小微企业,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共建共管 泉口街探索三无小区治理新路
江汉区大龙家巷何时拆?官方回复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