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解读
时期,面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下,江夏区紧密围绕战略布局在基层落地生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头部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头部个五年。在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中,江夏区处于疫后重振期、赶超发展期和产业转型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战略任务更加重大,战略空间更加开阔,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和重大任务,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年9月份,江夏区“十四五”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编制过程中,始终做到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相统一,通过区委、区政府专题工作会议,区人大、区政协专题调研会议,征求意见座谈会、专家研讨会、实地走访调研、线上建言献策等方式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充分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经过多轮修改,反复打磨,不断修订完善《武汉市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之后根据相关规定,履行了征求意见、专家论证、衔接协调和报送审查等规划编制程序,并于2020年12月29日,由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审查并表决通过。
《纲要》由12个章节构成,分为三个部分:
头部章:发展基础即“十三五”时期,我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转型升级进入新阶段、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脱贫攻坚取得新战果、改革开放构筑新优势、生态立区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发展环境即“十四五”时期,面临着新一轮产业革命带来新经济发展、双循环格局带来产业资源重新配置、国家一揽子政策支持武汉疫后重振、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乡村振兴战略高位推进带来广阔发展空间、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成为投资热点等重多机遇。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即未来五年,要主动融入“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市级战略,按照市委“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推进“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战略,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江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把江夏全面建设成为富强、创新、灵秀、安康、幸福的武汉南部生态新城。展望2035年,江夏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强区,成为独具魅力的国家山水生态名城。
第二部分:有10个章节,采取总分的方式阐述“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蓝图和重点任务。
第二章:优化发展布局,全面建设武汉南部生态新城。主要是战略打造全域空间新布局(突出打造“一心”、聚力打造“两轴”、示范打造“两片区”、有序打造“多组团”),全力推进“345”重大工程(打造“三重秀带”、建设“四大新城”、发展“南门五镇”),加快建设现代交通新框架(“七纵十横五环”),全力支撑“五个中心”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筑武汉科创转化新高地。主要是聚力建成区域创新转化高地、聚力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平台、聚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力吸引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聚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坚持聚焦实体经济,优化多元支撑现代产业新格局。主要是着力发展标杆产业、赋能升级主导产业、优化壮大特色产业、创新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完善园区建设。加快构建以大健康、数字经济为先导,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为支柱,以现代文旅、商贸物流、新材料为特色的
第五章: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主要是改善生态人居环境、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第七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主要是推动南北城乡协调发展、聚力打造富裕乡村、持续打造美丽乡村、切实保障农民增收致富。
第九章:提升文化软实力,彰显楚天首县新魅力。主要是培育弘扬江夏人文精神、有效传承挖掘历史文脉、强化现代公共文化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第十一章: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社会治理新水平。主要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夏、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第三部分有1个章节,主要阐述规划落实保障措施。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电话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