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首批16家企业正式入驻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

admin9个月前 (09-27)武汉产业信息73

  9月10日,捷报传来,由武汉地铁集团与黄陂区政府共同组建的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与16家入驻企业签订定制厂房租赁协议,标志着首批企业开始正式入驻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国企改革行动取得新成果。截至目前,该基地洽谈轨道交通企业80余家,已签约企业43家,注册企业40家,总投资预计达652亿元。

  10日上午,位于黄陂区的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总部大楼,正在举行企业入驻签约仪式,山东朗进、南京康尼、深圳方大智创、湖北三峰透平装备、成都铁山、浙江永贵等16家轨道交通装备生产企业正式入驻基地,累计物业租赁面积约6万平方米。

  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位于黄陂区前川城区西部,规划范围约33.57平方公里,规划“一核、两轴、五组团”。

  “一核”指由7号线北延长线(前川线)北车基地站和百泰路站共同组成的地铁小镇服务核心区;“两轴”指沿规划路中环线布局的产业发展主轴,沿黄孝公路布局的城市发展主轴;“五组团”是指车辆制造及智能维保组团、站场装备制造组团、工程装备制造组团、技术研发服务组团、展示观光体验组团。

  基地建设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与中央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嫁接,融合发展。为了解基地目前的建设及招商情况,9日,长江日报记者专门前往探访,并采访多家企业。

  9月9日,轨道交通装备智造园项目现场,道路、基础施工正在紧张进行。记者李永刚 摄

  轨道交通装备智造园是基地的启动区,占地面积约6.87万平方米,今年3月开工,目前正在抓紧建设中。9日下午,记者现场看到,多台挖掘机、泵车、塔吊正在作业,建设者们正紧张施工。

  “智造园包括一幢办公大楼和多间厂房,预计明年6月完工,签约的16家企业将搬进智造园,投入生产。”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光辉介绍。

  据了解,本次签约的16家企业,主要为轨道交通中下游企业,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电气柜、检修设备等,轨道交通隧道通风设备、信号智能电源、屏蔽门等,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7.7亿元。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入驻的16家企业之一,在武汉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武汉朗进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基地。

  武汉朗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超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山东朗进总部在济南、青岛,致力于智能节能型空调与控制系统研究,产品应用于38个城市的96条轨道交通线路。

  “武汉地铁5号线全自动驾驶车辆采用的变频空调就是我们生产的,相较于定速空调,夏季可以节能20%,冬季可以节能50%。”他说。

  谈及为何选择落户武汉?李超说,武汉为企业创造了好的营商环境,具备地理区域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武汉地铁集团非常重视节能发展,和朗进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

  “武汉分公司是去年12月注册的,当时一天时间就把整套注册流程完成了,速度非常快。”李超说,基地公司安排专人全程陪同,帮忙和当地政府部门对接;黄陂区前川街为轨道交通产业专门开辟了一个绿色通道,直接到窗口集中办理。“上午办证,下午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基地还为我们提供临时办公用地。”

  另一家来自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的智能运维、智慧培训、智慧车辆段及车载监控系统,也在武汉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武汉运达城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涛说,武汉在全国的地理中心位置,周边辐射到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省,武汉有人才优势,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还有很好的政策扶持。“公司已经完成注册,投入生产后,研发人员也会陆续转移过来。”

  本着“自愿、平等、合作、交流、互惠、互助”的原则,不少入驻企业也加入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

  郑光辉介绍,随着武汉市轨道交通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轨道交通相关产业链已逐步形成,为凝聚武汉市轨道交通行业产业发展合力,形成涵盖规划设计、咨询、施工、设备制造(包括车辆、信号、通信、供电、盾构和其他机电设备等)、监理和维修保养为一体的轨道交通特色产业集群,在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武汉地铁集团牵头,华中科技大学、铁四院、武汉中车长客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共同发起,成立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首批组成单位共33家。

  9月9日,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公司车间内,一辆辆地铁列车正在组装、调试中。记者李永刚 摄

  9日下午,记者前往武汉中车长客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安接受了采访。“中车长客2013年从长春来到武汉,2014年5月,首列‘武汉造’地铁列车下线,一年时间实现建设完成及成品下线,得到了武汉地铁集团和黄陂区的大力支持。”

  “这些年,随着武汉轨道交通发展,车辆档次也在不断提升,从蕞早的B型车,到现在的A型车;从原来的时速80公里,到现在时速100公里甚至120公里。”李宝安说,目前武汉是全国少数可以生产全自动驾驶智慧列车的城市,由武汉中车长客生产的武汉地铁5号线全自动驾驶智慧列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问及是什么吸引中车长客来汉投资?李宝安说,武汉要打造“世界级地铁城市”,市场本身具有吸引力。另外,区域地理优势明显,九省通衢,作为交通运输枢纽,必须有强大的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所以武汉的轨道交通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谈到成立产业联盟对企业的帮助,李宝安说,产业联盟加速产品创新步伐,例如武汉中车长客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发了“地铁车辆安全保障装置”,不但用于武汉地铁列车,而且还用于其他城市地铁列车上。

  “还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信息沟通更加畅通。”他举例说,当越来越多的国内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厂家落户武汉,将打造一条完整供应链。“以前生产一列车,空调机组零部件要等3至7天,现在一天就到了,未来可能打个电线分钟就配送到了。”

  武汉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十四五”末在建和运营1100公里的目标,突破性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着力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精心培育壮大产业创新研究院和研究中心,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更大贡献。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7个项目签约落地 武汉大健康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

27个项目签约落地 武汉大健康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

  11月11日上午,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汉开幕。开幕式上,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马丁、李培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等院士专家引领   27个大健康产业项目分别着眼于医疗科技、基因测序、产业技术研究等多个领域,由院士引领的武汉大健康产业集群正在变成产业实践。在这27...

世界500强企业继续看好湖北 武汉自贸片区签约项目6个 投资额85亿元

世界500强企业继续看好湖北 武汉自贸片区签约项目6个 投资额85亿元

  抢抓经济重启契机,推进产业项目合作,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4月29日至30日,湖北自贸试验区举行云招商推介会,现场云签约14个重大合作项目,投资总金额169亿元,涉及生物医药、5G材料、高端设备制造、金融支付和物流仓储等多个领域。   本次活动吸引了沃尔玛、昕诺飞、欧姆龙在内的400多家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代表以及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

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项目签约落户武汉经开区 王忠林见证签约

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项目签约落户武汉经开区 王忠林见证签约

  1月5日下午,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举行新能源工厂项目签约活动。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副省长曹广晶,武汉市市长程用文,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东风汽车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杨青,本田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本田中国本部生产责任者岛原俊幸共同见证签约。   东风本田负责人介绍说,新能源工厂项目计划生产本田全新的e...

中国湖北—欧洲能源产业发展对接会上6个重点能源合作项目签约

中国湖北—欧洲能源产业发展对接会上6个重点能源合作项目签约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一苇、李朝霞、通讯员曹金炜)11月22日,2022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暨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活动在武汉开幕。当天,6个重点能源合作项目在中国湖北—欧洲能源产业发展对接会上现场签约,总金额207亿元。   签约项目分别是:黄石市发电量150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荆门市循环再造新一代高镍三元前驱体项目、咸宁市光储一体化项目、随州市华润电力随县化...

中科院与武汉企业15个合作项目在光谷签约

中科院与武汉企业15个合作项目在光谷签约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1日讯(通讯员曹广戈 记者陈洁)5月31日,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局、中科院武汉分院、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2022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中科院信息技术专场”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举办。   本次活动聚焦信息技术领域,是今年中科院举办的首场大型对接活动。活动现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双驱动的合成生物制造源头创新技术体系、AI赋能数字农业助力...

光谷生物城竞争力位列全国第四辐射带动武汉都市圈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光谷生物城竞争力位列全国第四辐射带动武汉都市圈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2022年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11月3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显示,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排名位列全国第四,较去年上升一位。其中,环境竞争力排名第三,产业竞争力排名第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合作竞争力均排名第五。   自2013年以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已先后9次开展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

刚刚!又一总部落户武汉!

刚刚!又一总部落户武汉!

  大会重点在先进制造业、光电子信息、汽车和零部件制造、大健康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现代化工和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及供应链等方面洽谈了一批高质量项目。   会上,泰康保险集团与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泰康科技和大健康总部项目正式落地光谷。   这是泰康保险集团在北京总部之外,设立的又一总部基地。项目选址于东湖...

助推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与武汉轻工大学战略签约

助推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与武汉轻工大学战略签约

  为认真落实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动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部署要求,推动新时期江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9月26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与武汉轻工大学在南昌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就富硒功能农业科研合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依托“四大优势”,唱响“富硒品牌”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逐步升级,大众对中高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