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争夺新风口 中国车谷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实现自主量产扩产

admin8个月前 (09-27)武汉产业信息12

  “有了国家层面的规划布局,氢能产业的春天来了。”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星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凭借车谷氢能产业“规模效应”,武汉氢能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武汉是“中国氢都”的有力争夺者。

  “氢能汽车领域,工信部列出的氢能汽车八大核心技术,武汉掌握了其中的六项。目前,武汉氢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2到3年,车谷氢能产业开足马力“加速跑”,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将在武汉强势崛起。

  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随后,武汉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氢能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规上企业达到100家,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达到3000辆,建成加氢站35座以上。

  同一时间,位于中国车谷的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以963万元的价格成功摘得武汉经开区挂牌地块18336平方米,拟投资2亿元自建厂房,将膜电极的产能扩大5至10倍,有望成为全国蕞大膜电极生产基地。

  由武汉理工大学和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的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膜电极供应商。公司自主开发的国内首款CCM型膜电极不仅占据国内自主燃料电池市场主要份额,还大批量出口到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向技术垄断国家的反向输出,并于2019年在武汉经开区投产首条自动化膜电极生产线。

  “目前年产能约2万平方米膜电极,拿地后准备建设1万平方米的厂房,届时年产能将达到10万至20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底投产。”田明星说,公司生产的膜电极未来两个月的订单已经全部排满,今年前6个月的产值将超过去年全年。扩产后人员规模会增加到现有人数的3倍,年产值冲刺10亿元至20亿元。

  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核心组件,去年底投产的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目前正处在产能爬坡阶段。该产线的投产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2020年7月,国家电投集团在武汉经开区注册成立武汉绿动氢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国家电投集团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其中,年产30万平方米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已经率先投产。根据规划,到2024年前,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将形成年产1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1万套燃料电池电堆和5000套电池动力系统的产能。

  “这是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打破了国外厂家长期垄断的局面,现已实现在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的应用,接到多家公司采购订单,可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等多个场景的应用需求,达产后可同时满足2万辆燃料电池车的需求。”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说。

  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由深圳雄韬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雄韬氢能武汉产业园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正在按计划加速推进,将新增电堆等核心零部件生产线。

  作为国内蕞早一批涉足氢燃料电池领域的企业,雄韬股份已完成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整车运营等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2019年底,投资50亿元的雄韬氢能产业园在武汉经开区动工,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膜电极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项目孵化。

  据了解,雄韬氢雄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采用自主研发电堆,共有9款产品,全部通过国家强检,并在多款商用车、工程机械领域实现应用,专利数量达到116项,已有300多台搭载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车辆交付并批量投入运营中,总行驶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累计减排1500万公斤。

  “雄韬氢能产业园完全投产后可年产膜电极100万片、电堆10万套、燃料电池发动机10万套,可装配10万台氢能汽车整车。”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作为承载武汉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的核心区域,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积极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风公司等产、学、研机构,联合武汉理工氢电、康明斯、雄韬氢雄、众宇动力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集聚各种创新要素,推动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接二连三”的投资热潮体现企业“加持”武汉

“接二连三”的投资热潮体现企业“加持”武汉

  元旦前夕,武汉经开区与国家电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家电投集团零碳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区、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等重大项目正式落户,追加投资约100亿元,这也是国家电投集团近三年内第二次大手笔投资武汉。这一现象也引发参加市两会代表委员关注。   2020年,国家电投集团投资70亿元在汉建设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伴随今年一期项目全面投产,该基地将成为国内功能蕞齐备、产业...

【聚焦】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在中建科技产业园启动

【聚焦】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在中建科技产业园启动

  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启动仪式   科创中心首批入驻企业、机构负责人等   吴锦、周志红、吴月朗、李首文、陈卫国、刘辉文、金鹏、王建平共同触摸启动柱,并为首批入驻企业和机构代表颁发入驻钥匙。   据悉,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位于中建科技产业园G1栋,为荆州市在外设立的首个科创飞地,是荆州市两个创新策源中心之一,作为荆州研发机...

两个百亿项目展现“车谷速度” 通航产业园打造千亿板块

两个百亿项目展现“车谷速度” 通航产业园打造千亿板块

  “每天要打几十个桩下去!”10月5日下午,在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小鹏汽车、中航锂电两个百亿项目现场,打桩机、挖土机的轰鸣声,来来往往的渣土车,一派繁忙景象。   记者了解到,小鹏汽车项目一期850亩已完成场平施工,一二期总体平面规划已确定,一二期地勘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已完成总体(1500亩)工程量的50%。   据悉,小鹏汽车武汉项目...

中国中部首个双碳产业园区落户武汉

中国中部首个双碳产业园区落户武汉

  房讯网讯 据头部太平戴维斯消息,该机构近日获武汉高科集团二级公司武汉左岭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为武汉高科·双碳产业示范区提供策略顾问服务,同时连接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提供后续招商引资服务。   据悉,武汉高科·双碳产业示范区位于武汉光谷左岭大道,总投资130亿元,拟规划研究用地范围约2700亩。   作为左岭的新地标,武汉高...

产业园区定位错了就成瞎折腾了

产业园区定位错了就成瞎折腾了

  当下许多企业都开始进军产业园赛道,无论是国资企业、城投、房企、实体企业还是产学研机构,参与热情都比过往高涨。   但小明身边的许多产园操盘手却很冷静,他们认为许多企业热情有余、筹备不足,大多没有做好充分的战略和战术准备,忽视了地域布局策略的重要性。   产业地产本就具有重运营、长周期的特点,做起来并不轻松,更不是在哪里都能做成的。如果没有仔细甄选...

人民网:武汉“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即将复工

人民网:武汉“千亿元级”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即将复工

  4月1日,湖北省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光电子产业园项目首批返岗员工返岗。据了解,针对湖北项目复工复产需求及实际情况,项目从返岗过程、返岗后项目管理两个方面做好复工准备。截至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复工后,项目建设人员人数将达500人。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光电子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由1栋20层厂房、6栋4层厂房和3栋4层仓库等业态组成。该...

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之眼”破土而出

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之眼”破土而出

  湖北日报讯(记者周三春、通讯员徐智、黄慧)11月25日获悉,由中建三局二公司承建的中国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二期)建设正酣,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冲出地平线层的超高层建筑“智慧之眼”转入地面施工阶段。   据悉,中国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未来科技城核心地段,由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该项目是响应“数字中国”战略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

全年可节约电费35万元武汉军山科技产业园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全年可节约电费35万元武汉军山科技产业园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陈泉 通讯员刘歆宇、周瑞)5月16日上午,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科技产业园三期4MW兆瓦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项目全年发电量高达约400万度,园区企业每年节约电费共计约35万元。   为响应国家号召,提升清洁能源比例,达到绿色化低碳化的生产方式,军山科技产业园积极参与清洁能源的建设与发展中。刚刚并网发电的三期4MW兆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