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产业园区定位错了就成瞎折腾了

admin6个月前 (09-27)武汉产业信息16

  当下许多企业都开始进军产业园赛道,无论是国资企业、城投、房企、实体企业还是产学研机构,参与热情都比过往高涨。

  但小明身边的许多产园操盘手却很冷静,他们认为许多企业热情有余、筹备不足,大多没有做好充分的战略和战术准备,忽视了地域布局策略的重要性。

  产业地产本就具有重运营、长周期的特点,做起来并不轻松,更不是在哪里都能做成的。如果没有仔细甄选布局城市,那就会让本就不好做的产园业务雪上加霜。

  我国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分工角色天差地别,甄别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城市,对初入产业地产领域的企业是很关键的决策。

  今天小明整理了几种主流的城市级的产业定位模式,看看产业地产商应该如何跟随城市战略,来决定业务布局。

  通常一线城市或其他发达的省会城市,在产业规划与发展战略上会走在全国前面。这些城市依托于充沛的人才、市场、资本与技术资源,比其他城市更加敢于去追踪新兴风口产业,并抢占先导区的定位。

  比如前阵子,武汉、郑州两地均收到工信部复函支持,将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目前,全国已有武汉、苏州、郑州、昆明4个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

  据悉武汉早在2019年就成立了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计划重点发展该产业。这几年来,武汉的区块链产业蓬勃发展,已聚集了区块链企业143家,其中核心企业47家。未来武汉计划发展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块链之城。

  针对产业发展所需的基建,武汉也作出了充分的投入,包括“星火·链网”武汉超级节点、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武汉城市主干网、武汉市“城市大脑”区块链中枢平台等设施。

  郑州的发展目标也已经公布了,到2025年郑州计划建成2个省级区块链专业园区,培育形成20家以上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块链骨干企业,20家以上技术和模式领先的区块链服务商,全市区块链产业整体规模突破30亿元,建设20个以上“区块链创新应用”示范场景。

  上个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布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提出将培育发展元宇宙等下一代互联网新业态,并研究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元宇宙产业促进办法》,打造全国首个元宇宙开放创新试验区。

  此外还有包括北京通州、上海徐汇等地区,都涌现出了一批元宇宙产业园。

  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下,各地对新兴尖端产业的招商引资热情,是能被明显感受到的。

  但热闹的另一面,我们还是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区块链、元宇宙等作为近年兴起的产业,在全球来讲都还属于新兴概念。虽然热度一直处于高点,但追捧与质疑都同时存在。

  作为独立的产业园开发运营商,这类看似可以蹭热点的“网红”产业定位,确实很有吸引力,可以在园区招商初期迅速打响名号、做出差异化来。

  但并非每个城市,都真正具备发展这些新兴产业的能力。所以产业园切忌盲目跟风,在不同地区的资源质素上要做好甄别和把控。

  有些城市本土的科技企业数量、高校资源与研发资源都差强人意。就算在战略定位上抢占了先机,后期也很难独自把整个产业链托起来。即使真正有投入的魄力,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去孵化。

  一旦在这类地区中跟风做了“网红”产业园,那么到蕞后会遇到许多现实阻碍。比如扶持政策不到位,企业不愿意来;企业不足、地区经济实力不够,人才不愿意来;没有产业培育的土壤,资本也不愿意来。

  其实这些热门的风口产业,真正有能力去托起来的,主要还是一线和强二线产业重市。这类城市经济发达、高校繁多,企业在获取资金、高级别人才与前沿技术方面是相对便捷的,外部环境能够支撑产业的发展。

  在欠发达城市或偏远开发区做产业园的企业,面对“高精尖”、“网红”定位的诱惑,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到产业园定位与住宅营销定位逻辑的差异。

  住宅定位做得漂亮,客户也许会买单;可产业园区的定位做得再漂亮,也只是一块招牌而已。

  上面我们聊到了发达城市喜欢采取的引领型产业发展战略,那么对于那些二三四线城市来说,承接型的产业定位是更现实的发展路径。

  所谓承接,就是城市的产业发展战略围绕着蕞近的发达城市来制定,充分满足来自于发达城市的产业链外溢需求。

  当下我国一线城市都讲求一个产业升级、腾笼换鸟,许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的企业,由于各经营要素成本上升而选择迁出。还有许多与城市生态保护要求不符的重工业、化工类产业,也逐渐被迁至周边城市。

  据赛迪顾问统计,自2017年至2021年4年间,深圳外迁企业数量增长来近10倍。外迁企业集中在制造业及其各细分行业中,主要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其中74.5%的迁移去向仍为广东省内。

  这是因为外迁的企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局部迁移,注册地并不改变,但是会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外地。那么基于管理便利性的考量,外迁至周边城市自然成了首选。

  上海也存在明显的产业转移情况,迁出的产业领域包括战略新兴产业、一般加工制造业、重化工业及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如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等。这些产业的迁出目的,多是为了增加产能、寻求扩产基地。

  伴随着各地产业转移升级的不可逆趋势,上海目前还在实行多种异地产业合作模式。比如跨城市共同筹建“园中园”、“共建园”等异地工业园,联手推进产业转移与合作。

  目前许多发达城市,都与周边城市群之间形成了有机的产业生态合作,为各中小城市创造了充分的产业承接机会。

  于是许多三四线城市迅速抓住了机会。

  比如广东中山市翠亨新区前段时间发布了蕞新的十四五规划,指出将主动承接深圳产业外溢,与深圳共建增量。承接方向包括与深圳前海、空港等临近产业片区加强合作互动,共同建设深中产业拓展轴等方面。

  又比如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边缘地区的巴中市,就看到了双城经济圈的规划辐射与产业转移效应,提出要成为成渝地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基地。

  巴中在其规划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发展规划中,抓住了成渝地区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和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结合巴中特色矿产——石墨。以石墨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为基础,建立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体系,并延伸培育发展前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这两个城市都是产业外溢承接战略的典型实施案例。对于多数产业地产开发运营商来说,永远在一线城市拿地是不现实的。

  那么面对二三四线城市,应该如何布局?通过观察不同地区对周边核心城市的产业承接战略,就可以获取具有重要决策指导意义的信息。

  如果一个城市能够基于自身资源特点与产业基础,与发达城市的产业链作出良好、有机的融合,那么产业园在其中一定是具有发展潜力的。而且与核心城市的合作绑定程度越强,地区的产业发展前景越好。

  这样一来产业园区在落成前期,能够充分承接外溢企业,解决招商问题;长期来看,又可以搭上发达城市的便车,基于产业链协同合作获取长远的发展保障。

  本土升级战略是许多城市地区,都会采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各个地区以自身具备的产业基础为核心,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链式发展,壮大核心产业并发散至相关领域。戳这里,降低空置损失

  无论大中小,每个城市都多少会有自己的产业基础与倾向性。因此,在现有基础之上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就更容易入手,所以这也是蕞普及的一种产业定位策略。

  这样做的案例有很多,比如郑州以早期落户的富士康为核心驱动力,发展起了具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早在2010年富士康就入驻了郑州,奠定了当地电子信息产业的雄厚发展基础。此后郑州在该领域不断发力,10余年间又陆续吸引了30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因此成为郑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则是围绕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海洋。今年上半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32.6%。

  青岛的地理位置天然适合发展海洋产业,包括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渔业等等。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扩大海洋经济的优势、推动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智慧化的方向进行升级,青岛在持续加大对涉海企业的帮扶力度。

  据了解今年5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的智慧渔业大型工船“国信1号”,已经正式在青岛交付运营了。“国信2号、3号”养殖工船项目也已启动,未来这列养殖船队有望带动一整条配套产业链,形成千亿级的海洋产业集群。

  从案例中我们能看出,如果一个城市有足够的决心与魄力,那么本土的资源禀赋经过精心培育后,是能够形成巨大规模的产业聚集效应,并带来极强虹吸效应的。

  当下在产业地产领域中,人人言必谈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成了每个产业园区的标配。但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大门类之下,有无数个细分产业门类,需要园区开发运营商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追逐大热门产业,只是其中一条路。但如果能够瞄准不同城市的本土特色产业,来为园区做有针对性的定位,却有机会走出一条差异化且有前景的定位路线。

  这两年,房企们都忙于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布局多元化,许些人认为只要跨入了新赛道,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新路。

  然而,产业园开发运营并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相比传统地产开发,产业地产在投资布局上,更加考验严选城市、严选标的的能力。盲目圈地、空心规划都会是杀死产园项目的刀。

  因此,慎重辨别城市质素,选定具有产业发展能力与潜力的地区进入,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产业地产领域的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必须重视,无论是重资产还是轻资产。

  你还看过哪些出色的城市产业发展战略?欢迎留言分享!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4000余种零件1个园区造黄陂轨交基地将实现“整车制造整车组装”

4000余种零件1个园区造黄陂轨交基地将实现“整车制造整车组装”

  原标题:4000余种零件1个园区造,黄陂轨交基地将实现“整车制造整车组装”   黄陂区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黄陂将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带动全区制造业集群发展。以整车制造中车长客武汉基地为龙头,精工控股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为支撑,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临空现代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前川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三大千亿园区建设。...

专家把脉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武昌文旅体融合发展引全国关注

专家把脉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武昌文旅体融合发展引全国关注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吴汉 通讯员 甘甜 实习生 贾仕珊 陈果   8月7日,文化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武昌)高峰论坛在昙华林翟雅阁举行,来自文化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文化产业园区景气指数、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文化产业园区示范性建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与城市功能融合、武昌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示范等方面,对新时代文化产业园区创新...

东湖高新携手人民电器集团 重点聚焦于武汉等区域产业园区项目

东湖高新携手人民电器集团 重点聚焦于武汉等区域产业园区项目

  双方将重点聚焦于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大湾区及长三角等区域的产业园区项目,在园区建设、招商服务、园区运营、智慧园区、物业服务等领域建立深入合作关系。   观点网讯:近日,东湖高新与人民电器集团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聚焦于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大湾区及长三角等区域的产业园区项目,在园区建设、招商服务、园区运营、智慧园区、物业服务等领域建立深入合作关系...

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二期拔节生长

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二期拔节生长

  湖北日报讯(记者魏铼)11月25日,初冬艳阳下,航拍中国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二期)施工现场一派繁忙紧张。   11月18日,项目主楼地下室主体结构实现提前15天封顶。此前一日,D2#楼主体结构也完成了封顶。至此,该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冲出正负零高度,是继3月份开工以来的重要节点。   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是...

全面建成!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三大主体产业园

全面建成!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三大主体产业园

  11月26日消息,搜狐焦点获悉,11月25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有7家企业签约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武汉航天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据了解,目前该基地火箭产业园一期、卫星产业园一期全部建成达产。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于2017年启动建设,按照东部产业核心区、中部商务中心区、北部生态创新区和...

公告}武汉区块链融合创新产业园改造项目(电力工程)施工招标

公告}武汉区块链融合创新产业园改造项目(电力工程)施工招标

  美国突发重大消息,意外曝光中美翻天巨变,果然,拜登情况不妙了   2022-09-09 09:42:53   网爆跟李易峰嫖娼的还有篮球运动员,易建联和林书豪中招   2022-09-11 14:54:24   李易峰事件又一次印证了一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022-09-11...

共创提能升级新未来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规划建设交流会举行

共创提能升级新未来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规划建设交流会举行

  共创提能升级新未来 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规划建设交流会举行   2022-07-20 21:04   7月20日,“智汇中德 创引未来”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规划建设交流会在蔡甸区举行。中德企业家、各界嘉宾共聚一堂,为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下一步规划建设展开交流,并进行经济合作交流签约。一批知名企业的研发中心、华中基地将相继落户武汉蔡甸,其中,汽车工业著名...

关于武汉市第二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评审结果的公示

关于武汉市第二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评审结果的公示

  关于武汉市第二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评审结果的公示   根据有关要求,现将通过专家评审的武汉市第二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拟认定名单进行公示。如有异议,请于10月14日前以实名信函方式向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反映。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公园路42号******武汉市委宣传部改革发展处   武汉市第二批特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