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先锋观察 武汉台台长何伟:突破体制机制之困畅通全台生产大循环构建深度融合新生态

admin7个月前 (09-27)武汉产业信息55

  “在推进武汉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导向’问题至关重要。武汉台的体会是要坚持好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

  2021年,武汉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武汉台)媒体融合工作已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其成效也得到各方肯定,比如武汉台获评“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掌上武汉”客户端荣获“2021年度蕞强地方App品牌”,“新莓视觉”工作室荣获“TV地标”(2021)年度优秀融媒体团队等。

  他表示,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导向”问题至关重要。武汉台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努力突破体制机制之困,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畅通全台生产大循环,构建媒体深度融合新生态。

  何伟:2021年,武汉台结合武汉实际、媒体融合实际,制订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媒体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智慧广电实施方案,确立了“融世界 看武汉”办台理念,以及“先网后台、台网并重”“移动优先、直播优先、短视频优先”“建设黄鹤云媒、建强主流媒体、建构全媒体传播体系”三大发展战略,媒体融合工作进入纵深发展阶段。

  国家确立的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湖北省委确立的“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战略,武汉市委确立的“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战略,与媒体融合战略叠加,为武汉台媒体融合工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远大前景。

  武汉市委市政府和宣传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对武汉台媒体融合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设立了媒体融合专项资金,支持4K转播车等设备设施的建设。

  武汉台全媒体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正在申报国家智慧广电(武汉)产业园。“黄鹤云媒”全媒体平台运行良好,矩阵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外宣平台账号开通一年间用户数已超100万。

  “寻鲜记”等MCN机构、“见微直播”等网络平台努力在“广电+政务服务商务”上发力见效。

  「广电独家」:2019年11月,武汉台全新融媒体平台“黄鹤云媒”上线,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何伟:武汉台将“黄鹤云媒”定位于内容聚合平台、城市治理平台、产业运营平台、智慧服务平台,着力实现“广播电视台”向“城市平台”升级,实现“广电机构”向“广电MCN机构”转型,实现“看广电”到“用广电”跃迁。

  “2”是指两个新媒体传播平台,即“汉新闻”新闻信息服务平台和“掌上武汉”生活信息服务平台;“3”是指3个传统传播平台即广播频率、电视频道、地铁电视;“N”是指多个移动端垂直领域以及武汉各城区开设的垂直频道。

  截至目前,武汉台“掌上武汉”用户300万,“汉新闻”用户数60万,抖音号矩阵用户数近1000万,垂直用户占比高。武汉台外宣账号“Wuhan Plus”用户数破百万,“见微”全媒体发稿平台全年直播1800多场,观看量近2亿,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何伟:近年来,武汉台努力突破体制机制之困,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打破壁垒,疏通频道频率内部小循环,畅通全台生产大循环,构建媒体深度融合新生态。

  一是“破壁”,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媒体融合新动能。全台围绕和服务内容生产共成立五大中心,打破资源配置壁垒,疏通频道制内部小循环,构建全台全媒体传播生产大循环。

  二是“破阵”,再造生产流程,构建移动优先新生态。我们以“黄鹤云媒”融合生产平台为聚合平台,形成一体化的全媒体生产分发运营机制,积极构建基于“移动端优先”的新闻生态链,逐步实现从单个产品创新向系统化创新转变。

  三是“破圈”,打破人才管理圈层结构,形成资源配置新机制。我们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特长,虚实结合,成立“新莓视觉”等工作室,采取“工作室+虚拟部门”形式,集中力量进行视觉融合类创意产品的生产。

  四是“破题”,创制基于“广电+政务服务商务”的视听内容新产品,拓展智慧广电新空间。2021年,武汉台“掌上武汉”服务客户端改版升级,“汉新闻”新闻客户端在向“I城市圈”迭代,武汉广播电视台网络频道正式上线,共同助力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武汉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经验成效得到各方肯定。2020年,武汉台“掌上武汉”客户端的“全媒体监督督办平台”获评国家广电总局智慧广电示范案例。“掌上武汉”客户端荣获“2021年度蕞强地方App品牌”。“新莓视觉”工作室荣获“TV地标”(2021)年度优秀融媒体团队。

  何伟:武汉台结合自身特点,在主力军进入主阵地的方法、机制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我们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特长,虚实结合,组建美编部、摄影部、小视频部、深度写作小组4个虚拟机构,推动亟需的、专业的人才走上主战场。

  2020年7月,武汉台在虚拟摄影部和虚拟小视频部的基础上成立“新莓视觉”工作室,“工作室+虚拟部门”发力视觉融合类创意产品生产。我们通过对关键岗位的人才实行放权与绩效激励,在全台各频道营造“能者上、愿者上”的干事氛围,实现人员互通互融,激活新媒体生产力。

  我们大力培养和引进拥有互联网思维的信息交互型人才、具备平台共享传播能力的新闻型人才、熟练开发智媒平台的技术型人才,同时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开展媒体融合发展人才专项培训活动;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研发基地,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全媒体技术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构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求的人才管理体系,打造广电媒体融合的核心研发团队。

  武汉台充分发挥财务政策杠杆作用,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制发《关于自办日播栏目创新创优的扶持办法》《关于媒体融合专项工作的考核奖励办法(试行)》《关于建立重大稿件供给机制的方案》等制度,持续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活力。

  我们推进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向媒体融合重大项目、重要平台、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计划等聚集,激发系统活力,释放整体生产力。

  「广电独家」:围绕“打造区域领先、全国城市一流的新型媒体集团”的目标,武汉台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您有哪些经验?

  何伟: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在推进武汉台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导向”问题至关重要。武汉台的体会是要坚持好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

  其一,坚持目标导向,以实现目标为方向,持之以恒、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行。

  湖北省委提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战略,武汉台在这个战略中处于什么方位、确立什么定位、具有什么地位?

  武汉台明确提出“武汉台不仅仅是武汉市的台,也是武汉城市圈的台,更应是武汉地区、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及至长江经济带的台”。

  因此,我们确立了打造全国一流城市台、中部地区中心台、媒体融合示范台、对外交流主平台的目标,并迎着这一目标笃行不怠。

  其二,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指引,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全力化解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媒体融合的方法论。在推进媒体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就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技术建设、队伍建设、产业运营、体制机制等存在的问题,我们迎着问题上,一个个妥善加以解决。

  其三,坚持结果导向,以工作成效为标准,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接受检验、评判工作。

  我们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探索的排浪式、滴灌式、矩阵式传播方向受到好评,探索的全天候、成建制、模块化的疫情阻击战直播模式得到肯定,探索的联制联播、借船出海、精制定制等城市形象宣传方法产生影响,一系列有影响的爆款产品广为传播。

  何伟:2022年,武汉台将认真学习领会、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武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一方面把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题主线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策划推出《这十年》《看!这座英雄城》《流金岁月》《新时代 新征程》等全媒体产品,形成排浪式宣传声势;另一方面,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全国两会、建军95周年、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中国梦10周年等纪念活动的宣传报道,策划推出《新时代青年说》等全媒体报道和产品。

  武汉台将根据“新时代英雄城市”的全新定位,集中力量策划制作一部新版4K城市宣传片。

  武汉台总结电视问政近些年的经验,探索新的呈现形式,继续坚持品牌创新,让《武汉新闻》《武汉之声》等传统品牌焕发新意,让《看武汉》等新兴品牌生机勃发,让经济、生活、戏剧、文体、少儿、交通等节目品牌特色鲜明。

  《信仰无敌》以中共中央头部届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为原型,纪念坚持信仰的人民英雄。该片力争成为“喜迎二十大”献礼片在全国展播。

  武汉台会加强与城市圈广电媒体融合,办好武汉城市圈各台联制联播的全媒体节目《城市圈之声》,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媒体融合云建设。

  第六,打造好一个产业园——中国(武汉)智慧广电产业园。武汉台正积极向国家广电总局申报中国(武汉)智慧广电产业园。

  第七,谋划好一项改革——广电体制机制改革。武汉台会进一步推动广电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完成频道精简精办工作。

  第八,打造好一支队伍——新型广电干部人才队伍。武汉台会继续探索多元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锻造一支高水平新型媒体人才队伍。

  何伟:2021年底,武汉台获评“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这项荣誉是对武汉台媒体融合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武汉广电人的鼓励。面对成绩,我觉得要始终保持平常心、进取心。武汉台将以荣获“先导单位”为新的起点,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持续做好主题宣传、城市宣传、对外宣传、品牌宣传,全力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讲好武汉故事、中国故事,做到创新涌动、创意潮动,发挥好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深入推进“广电+政务”,加强与政务部门的信息合作,广泛开拓政务资源,积极推进政府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购买支持。扎实推进“广电+服务”,加快推进“汉新闻”改版进度,巩固“掌上武汉”改版升级成果。

  加速推进高清化改造、数字化建设、IP化运维,推进“5G+4K+AI”的广泛运用,提高智能化水平、智慧化程度,加快4K高清车建设,确保2022年投入使用。

  加快建设全媒体中心项目,积极申报中国武汉广电智慧产业园。探索推进“广电+商务”,推动武汉广电MCN向机构化、产业化、生态化演变。

  抓住改革这一关键抓手,激发机制体制活力,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用活政策,理顺关系,盘源资源,做实平台,引导创新创意创造。抓住人才这一头部资源,激发干事创业的能效。

  武汉台将依托《武汉新闻》《武汉之声》等新闻类节目,建强宣传舆论平台;依托《民生E线》《生活全报道》等民生类节目,建强为民服务平台;依托《电视问政》《行风连线》等监督类节目,建强城市治理平台;依托CGTN并播合作、“Wuhan Plus”等外宣渠道,建强国际传播平台;依托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项目,建强“智慧广电”平台,从而走出一条媒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武汉产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首届武汉社会责任企业推选”榜单揭晓

“首届武汉社会责任企业推选”榜单揭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9日讯经过多个环节的激烈角逐,“首届武汉社会责任企业推选”活动名单正式揭晓,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获评“2022武汉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奖、10家企业获评“2022武汉十大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奖。   “2022武汉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2022武汉十大企业社会责任案例”推选活动,是由武汉市国资委、武汉市社科院、武汉市工...

东软集团:拟7-8亿元投资建设武汉科技产业园区

东软集团:拟7-8亿元投资建设武汉科技产业园区

  2月17日,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在武汉投资建设科技产业园区暨研发基地的公告。   观点新媒体获悉,基于东软集团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东软武汉拟以约7-8亿元人民币在武汉投资建设科技产业园区,并承载其在国内的第三个研发基地,包括东软面向新型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医疗等产业研究机构。   上述科技产业园区暨研发基地的建设用地,已由东软武...

中建五局承建精测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动工

中建五局承建精测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动工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建五局承建精测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动工   湖北日报讯(记者周三春、通讯员黄淼、肖雪玫)8月8日上午,显示面板检测行业头部企业之一——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测电子”)高端测试设备研发及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在汉开工。项...

从“单打独斗”走向“聚指成拳”武汉成立产业园区协会

从“单打独斗”走向“聚指成拳”武汉成立产业园区协会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成龙、通讯员邓根福)武汉市的产业园区将从“单打独斗”走向“聚指成拳”。5月25日,武汉市产业园区协会成立,在园企业有望迎来更加有力的发展支撑。   产业园区是产业高密度集聚的区域,在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提升、培育高质量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武汉市产业园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发展规模总体偏小、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

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

  在2010年“华创会”上,国务院侨办与湖北省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武汉东湖高新区设立为“华创会”永久会址。2011年3月,国侨办批复支持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设立“中华科技产业园”(简称中华园),作为“华创会”签约项目的主要承载地。2011年7月21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发文成立中华园建设领导小组[武办文(2011)41号],时任市长唐良智任组长。2015年5月,领导小组...

前瞻产业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

  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江国路522号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办事处东湖路181号   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道和平大道1004   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街街道长江紫都1期旁   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中山路238号凤凰社特1号(近凤凰社艺术创意园区)   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办事处友谊大道318号梦湖水...

启动!小鹏汽车武汉项目!

启动!小鹏汽车武汉项目!

  将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等工艺车间,规划产能10万辆,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据【越乔】了解, 4月8日,小鹏汽车正式落户武汉经开区,拟投资100亿元,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   项目落户车谷通航产业园(汉南),占地约1500亩,将引进全新下一...

头条文章·武汉市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食堂运营采购服务招标

头条文章·武汉市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食堂运营采购服务招标

  外媒:泽连斯基称,如果美国援乌坦克8月才到,那就“太迟了”   2023-01-28 09:54:26   你人呢!厄德高示意洛孔加补防但后者没听,厄德高犯规后很不满   2023-01-28 13:58:09   30岁女人:公公索取无度,我满足一次可以,再多就撑不住了   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