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造”火箭95天成功“四连发”
火箭当笔,苍穹作纸。95天时间,武汉“新洲造”火箭连续四次在太空划出优美的弧线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一箭双星”,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正是位于新洲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中国星谷)的“新洲造”火箭。这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18次飞行,也是该型火箭2022年第4次执行发射任务。
6月22日酒泉,8月23日西昌,9月6日酒泉,9月25日太原,短短95天时间,“新洲造”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分别在3地成功执行4次发射任务,取得了“95天四连胜”的佳绩。
“‘四连发’之后,火箭产业园内还有多枚火箭整装待发,年底前有望发射升空。”新洲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工作专班(以下称“航天专班”)负责人说。
据悉,自2017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在新洲动建,中国星谷在商业航天的新赛道上,便开启“航天速度”奔向“中国航天第三极”。2020年1月,火箭产业园区建成国内首家具备年产20发火箭总装测试能力的现代化产业园。
2021年5月13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开园,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亮相,首颗“武汉造”卫星正式下线。据了解,卫星产业园具备年产240颗小卫星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卫星批量生产时代来临。像造汽车一样‘智造’卫星的梦想照进现实。” 航天专班负责人介绍。
中国星谷另一个主体产业园电磁防护材料产业园建设同样按下“快捷键”。去年,部装产线试运营;今年,总装产线正式投产。该产业园生产的电磁防护材料,可确保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卫星在太空运行中,不受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为遨游太空的火箭和卫星穿上“保护罩”。
前不久,由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公司(卫星产业园运营方)主导的我国天基物联网星座——行云工程目前进展顺利,预计近期实现小规模组网。据了解,行云工程实现小规模组网后,系统将开始在国内重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模化推广包括集装箱、海洋、地灾、气象、环保、电力、农业、应急、物流、水利等在内的10多个重点行业的应用,实现行云卫星系统从“试用”到“实用”的跨越。未来,行云工程将完成由百余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天基物联网星座,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万物互联。
围绕商业航天领域,中国星谷构筑“航天生态圈”。目前,中国星谷正加紧建设“四园一中心”,即打造航天新材料产业园、绿色船舶制造产业园、航天电子产业园、航天信息产业园和航天大数据科创中心。
“‘四园一中心’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中国星谷‘航天生态圈’,推动中国星谷加速站上中国航天第三极。”航天专班负责人说。 (文/程书雄、刘慧 图/吴毅、叶东辉、唐诗)
一起商、一起干、一起管——营北社区“共同缔造”幸福家园
“过不了多久,这个文化广场就建好了,当时我可是投了票的。” 10月19日,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道营北社区,居民李婆婆看着初具雏形的广场,满是期待。…
“蓝焰白纱”一起携手 “消防版”婚纱照满满都是爱
10月18日,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甘肃路消防救援站的营区内,在红色的消防车、橙色的消防服背景的衬托下,一名身穿蓝色消防员制服的男子和一名身穿洁白婚纱的女子,拍下了他们延期一个多月的婚纱照。 据了解,画面里的男主角名为刘煜东,是茅箭区消防救援大队的一名消防通讯员,女主角高晓璐,是一名牙科医生。…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