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科技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明年将扩员20%
长江日报近日从武汉市发改委获悉,武汉大学科技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明年将扩员20%。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大学科技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由武汉大学和东湖高新区共同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该集聚区充分发挥武汉大学的人才、学科和技术优势,以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致力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培育,围绕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打造特色“精品店”,组建空间信息智能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现已形成了涵盖“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产业园区,是科技部批准的东湖高新区建设的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和东湖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核心区。
截至目前,集聚区入驻企业104家,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88家;瞪羚企业13家,上市“金种子”企业2家,武汉市第四批“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企业5家,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重点企业1家。2020年入驻企业总收入10.31亿元,上缴税收1.1亿元,吸纳就业人数5206人。
该集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集聚区将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创业中心”运行机制,打造创业新品牌。发挥园区示范作用,积极对接学校科研资源,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联度,吸纳更多具备发明专利的高校老师或学生到中心创业就业,提升园区企业整体创新水平;提高创业服务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构建科技园发展新局面。
同时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依托科技园平台优势和企业资源,设立武汉大学科技园产业金融服务中心,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整合银行、保险、证券、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等金融机构优质资源,打造园区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咨询服务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目前,该集聚区设立了武汉大学科技园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从建立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智库和完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两个方面着手,集成园区企业服务乡村发展优势产品技术服务,与地方开展合作,引导企业高技术人才或服务向地方输出,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该集聚区正在依托产业联盟,持续拓宽企业发展渠道,采用科技园和产业联盟“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以科技园为抓手,成功孵化多家高新服务企业;集聚区以产业联盟为平台,吸纳行业资源往园区中小微企业倾斜,形成“大带小,小促大”的服务体系,使不少中小微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与此同时,该集聚区积极发挥空间信息智能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福州、郑州等办事处窗口功能,已成功搭建企业技术产品向地方输出的服务平台,为拓宽企业发展渠道铺平了道路。
“预计到2022年底,集聚区将扩员20%,届时上缴税收将提升30%。”这位负责人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