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开区加快构建智能网联全周期产业链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布局AI产业,多地人工智能产业园相继落地。今年4月,湖北武汉经开人工智能科技园全面投入运营。新产业园以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先后吸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入驻。
园区立足“人工智能+下一代汽车”,目前已形成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园区内主导产业头部企业有: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武汉)有限公司、东软睿驰(武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东风领航自动驾驶领航项目、武汉中创为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图达通智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武汉宾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注册企业达12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
■老旧工业园变身为现代科技产业园
“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由拥有20多年历史的沌阳街民营科技工业园一区改造而成。”中国一冶商务代表、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良说。
2018年,曾经17万平方米的老旧工业园华丽变身为26.5万平方米的现代科技产业园。包含16栋企业智能办公楼、5栋四星级标准人才公寓、1个华中蕞大立体智能停车场、2.5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加速综合体。冯良说,未来5年,园区将围绕发展“数、智、网、端”产业,大力引进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的优质项目,力争实现入驻企业超过200家。
与其他园区不一样的是,园区还新建了一座高达13层楼的智能立体停车库,多达1186个机械车位。
“即使把车停放在蕞顶楼,使用者只需在园区App上操作,90秒内就可以将停放的车辆取出,同时,车库还根据SUV和轿车的大小为它们作了分类,使用者只需要根据车位前的屏幕提示即可把不同车型的车停入对应的车库内。”项目部人员说,希望充足的车位为入驻的企业扫除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为更好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屡次举办活动。4月26日,武汉市创业天使导师团创业之家授牌仪式暨“创新创业企业股权激励”主题沙龙在园区举行。为企业“补习”政府优惠政策,5月7日,园区举办科技企业政府补贴申报及知识产权科普线上线余家企业同步在线听课。
5月10日,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春笋”前,10辆“萝卜快跑”ApolloMoon极狐版自动驾驶车一字排开。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正式入驻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面向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园区内,墨绿色的透明小巴随处可见。冯良介绍,这是园区内武汉轻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巴士正在去自动测试路段。
在道路的两侧,停靠的车辆上也有不少车顶安装了激光雷达。冯良说,这是园区内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企业在进行数据测试。“我们规划了五大产业组团:智能网联组团、工业互联网组团、自主可控信创组团、AI云娱乐组团、智慧生活组团,组成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2021年入驻园区的东软睿驰(武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出行服务,业务迅猛发展。产品从软件、软硬件一体,到云端软件,全域全面开花。
东软睿驰武汉公司副总经理、自动驾驶业务线总监刘威表示,武汉及周边辐射了很多汽车配套的产业,包括主机厂,有非常好的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我们也是看好整个武汉的产业环境和人才聚集的环境,所以东软睿驰就在武汉开始成立分公司,把它作为我们在国内蕞重要的一个研发中心在建设。”
武汉智云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是园区较早入驻的企业。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当时选择来到这里看中的是科技园以智能汽车产业链为主要导入产业。彼时,东风集团某研发团队的入驻给智云机器人带来充足的资源共享。
2020年12月1日,在园区运营人员的帮助下,武汉智云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极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武汉智云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主要研发为汽车进行喷涂的智能机器人。“这里有很多车企,对我们来说,能更快知道车企的需求,与其合作的时候也更方便。”
2022年以来,园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稳定发力,取得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园区企业2022年新增专利共计112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目前,园区注册企业12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
“创新点必须放在电池、电机、电控在芯片上面的算力,优化上要进行人才优化,进行集中攻关。”今年,湖北省汽车行业协会入驻园区,在2022亚太智能汽车技术大会上,湖北省汽车行业协会理事雷洪均如是说。
电子商务方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商务部首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于今年落地园区。同程网络将赋能写字楼的智能配送服务机器人研发业务放到园区,主要涵盖智能无人送物、智能迎宾接待、智能零售货柜等项目。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布局AI产业,多地人工智能产业园相继落地。今年4月,湖北武汉经开人工智能科技园全面投入运营。新产业园以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先后吸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入驻。
园区立足“人工智能+下一代汽车”,目前已形成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园区内主导产业头部企业有: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武汉)有限公司、东软睿驰(武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东风领航自动驾驶领航项目、武汉中创为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图达通智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武汉宾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截至目前,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注册企业达12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
■老旧工业园变身为现代科技产业园
“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由拥有20多年历史的沌阳街民营科技工业园一区改造而成。”中国一冶商务代表、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良说。
2018年,曾经17万平方米的老旧工业园华丽变身为26.5万平方米的现代科技产业园。包含16栋企业智能办公楼、5栋四星级标准人才公寓、1个华中蕞大立体智能停车场、2.5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加速综合体。冯良说,未来5年,园区将围绕发展“数、智、网、端”产业,大力引进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的优质项目,力争实现入驻企业超过200家。
与其他园区不一样的是,园区还新建了一座高达13层楼的智能立体停车库,多达1186个机械车位。
“即使把车停放在蕞顶楼,使用者只需在园区App上操作,90秒内就可以将停放的车辆取出,同时,车库还根据SUV和轿车的大小为它们作了分类,使用者只需要根据车位前的屏幕提示即可把不同车型的车停入对应的车库内。”项目部人员说,希望充足的车位为入驻的企业扫除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为更好服务企业创新创业,屡次举办活动。4月26日,武汉市创业天使导师团创业之家授牌仪式暨“创新创业企业股权激励”主题沙龙在园区举行。为企业“补习”政府优惠政策,5月7日,园区举办科技企业政府补贴申报及知识产权科普线上线余家企业同步在线听课。
5月10日,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春笋”前,10辆“萝卜快跑”ApolloMoon极狐版自动驾驶车一字排开。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正式入驻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面向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园区内,墨绿色的透明小巴随处可见。冯良介绍,这是园区内武汉轻舟智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巴士正在去自动测试路段。
在道路的两侧,停靠的车辆上也有不少车顶安装了激光雷达。冯良说,这是园区内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企业在进行数据测试。“我们规划了五大产业组团:智能网联组团、工业互联网组团、自主可控信创组团、AI云娱乐组团、智慧生活组团,组成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2021年入驻园区的东软睿驰(武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出行服务,业务迅猛发展。产品从软件、软硬件一体,到云端软件,全域全面开花。
东软睿驰武汉公司副总经理、自动驾驶业务线总监刘威表示,武汉及周边辐射了很多汽车配套的产业,包括主机厂,有非常好的汽车产业发展环境。“我们也是看好整个武汉的产业环境和人才聚集的环境,所以东软睿驰就在武汉开始成立分公司,把它作为我们在国内蕞重要的一个研发中心在建设。”
武汉智云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是园区较早入驻的企业。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当时选择来到这里看中的是科技园以智能汽车产业链为主要导入产业。彼时,东风集团某研发团队的入驻给智云机器人带来充足的资源共享。
2020年12月1日,在园区运营人员的帮助下,武汉智云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极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武汉智云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主要研发为汽车进行喷涂的智能机器人。“这里有很多车企,对我们来说,能更快知道车企的需求,与其合作的时候也更方便。”
2022年以来,园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稳定发力,取得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园区企业2022年新增专利共计112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目前,园区注册企业12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家。
“创新点必须放在电池、电机、电控在芯片上面的算力,优化上要进行人才优化,进行集中攻关。”今年,湖北省汽车行业协会入驻园区,在2022亚太智能汽车技术大会上,湖北省汽车行业协会理事雷洪均如是说。
电子商务方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商务部首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于今年落地园区。同程网络将赋能写字楼的智能配送服务机器人研发业务放到园区,主要涵盖智能无人送物、智能迎宾接待、智能零售货柜等项目。
长 江 日 报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