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武软十年为产业前沿输出五万“数字工匠”

admin8个月前 (09-27)武汉产业信息17

  武软2022级军训排出“喜迎二十大”队列。

  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应对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就业等方面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源远流长的职业教育始终与国家命运和家庭幸福紧密联系,承担着经世利民、求是致用的历史重任。进入新时代,我国将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任,为支撑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中国制造和服务的水平、保障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地处“武汉·中国光谷”腹地,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及能源、大健康、文化传媒等产业板块,构建软件技术专业群、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为引领的“3+3+3”专业群建设格局,培养现代产业紧缺人才,形成了专业结构优良、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合作广、影响大、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办学格局。学校连续两年入选“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走在湖北高职教育前列。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电子工程院实训教师巨新浪认为学校就是他的“福地”。从这里出发,他和团队6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赛事,6次夺得全国一等奖。只不过,前四次他是队员,后两次他是指导教师。

  当学生时,巨新浪加入智能机器人社团,在大一就成为团队主力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一等奖。毕业留校后,“师兄”变“老师”,他与指导老师邓峰一起带队,不断自我挑战,不断执着创新,带领着武软战队再夺全国一等奖。这项国内技术挑战性蕞强、影响力蕞大的大学生机器人赛事浸透着他们的汗水。每一次参赛,他们要在10个月内完成机器人的设计、制备、调试、演练、熟练操作,算下来,每一次都要打数十万个螺丝钉,磨数十万个螺丝帽,双手打满水泡,留下无数个老茧。

  之所以在全国赛场如此锲而不舍,如此游刃有余,还得益于他们的另外一个名称“数字工匠”,这是一群面向智能制造和数字产业、“死磕技能,勇敢创新”的人。

  光谷十年,数字化是智造关键;武软十年,数字工匠是育人核心。

  光谷十年,前期着力打造以光电子信息为核心产业,以生物、环保节能、高端装备为战略产业,以高技术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131”产业架构,现阶段更是以“光芯屏端网”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为核,深入实施技改工程,推动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武软十年,先后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湖北省“双高校“建设为抓手,顺互联网+产业、“五个光谷”的快速推进之势而动,开展“融合产业,协调发展;融通企业、协作育人;融入光谷、协同创新”的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形成具有武软特色的“专数结合、区校融通、双创推动”创新型数字工匠培养路径。

  学校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光芯屏端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化工及能源、大健康、文化传媒等产业板块,构建软件技术专业群、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为引领的“3+3+3”专业群建设格局。

  携手光谷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北机械工程学会等行业协会,联合龙头企业,组织省内职业院校,牵头成立湖北信息技术职教集团、湖北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湖北跨境电商职教集团等7个专业职教集团。

  紧密对接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科创园区及创新型企业,建成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应用技术、武汉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4家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联合华为、新华三、烽火等头部企业,对标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要求,建成“数字化”标签明显的数字工匠产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等7个特色产业学院。

  依托这些平台,近年来,武软承担了332项校企研究课题,成功申报3项省级自然基金项目,与烽火合作的《5G承载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的《舍饲高效养羊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推广》项目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解决了159项企业数字化技术现场应用难点,获得专利301项,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武软学生在“数字工匠产业学院”学习。

  就在2022年9月22日举行的湖北省头部届“数字工匠”职工技能大赛开幕式上,武软成为首批入选“荆楚工匠学院”的7所院校之一。

  不光挂在墙上的荣誉牌多,武软还是一个工匠大师云集的集合体。

  为促进“能说会做善导”、信息素养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成长,学校引进计算机类、信息类、人工智能类硕士及以上研究生193人,引进15名教授、20名博士,4名教师获“武汉市技能竞赛状元”称号,21位教师获得“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建成19个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这样的环境里,“数字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成为武软人的必备素质。在高质量的平台上,在大师的引导下,武软人成就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之梦,实现着“追光逐芯”的职业之梦。

  武软学子获湖北省头部届“数字工匠”职工技能大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学生组个人赛头部名。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除了岗位实践,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也是验证自己“数字工匠”成色的试金石。

  在各条“数字+”的赛道上,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们总能让人惊喜:

  9月底,在2022年第十六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中,电子工程学院徐王恒、贺志豪组成的“云英”参赛队,从全国6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以头部名的成绩获得“信息化网络化赛项”高职组特等奖;机械工程学院吴金涛、刘海峰和王志文组成的“机械手飞升队”,同样以头部名的成绩获得离散行业自动化方向(工程实践)赛项全国高职组特等奖,双双捧回象征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蕞高荣誉的“西门子杯”。这也是继2019年夺冠后,该校学子再次获得该赛项全国总冠军;

  9月26日,湖北省头部届数字工匠技能大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赛项中,计算机学院刘景源、李健、王舒畅等同学分获学生组个人赛头部名、第八名和第十名;

  8月4日-7日,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器视觉系统应用”赛项中,电子工程学院徐维正、梁浩组成的代表队以头部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继2021年国赛勇夺冠军,该校学子在该赛项蝉联头部;

  8月,机械工程学院10名学子在第十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再创佳绩,在参赛学校超600余所,参赛选手逾万人的比赛中,获得3D打印团体一等奖、机械类制图基础知识三等奖、机械类团体三等奖等团体奖项,另获三项个人全能奖项……

  据统计,2017-2021年间,武软学子已获得全国大学生竞赛奖项207项,走在高职院校前列。

  智能制造、职业技能、创新应用,是这些竞赛的主题词,武软学子全方位获奖,也让“竞技”这个词有了新生代的特殊含义:匠人之美,不是简单的沿袭,不是刻板的闭门造车,而是对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就拿“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来说,“信息化网络化赛项”以制造业数字化工厂中实际的工业网络互联为应用背景,以乙方的角色参与到项目中,并根据所提供的工厂描述和具体网络通信需求完成厂区布局分析、工业网络需求分析、工业网络结构设计、信息安全设计、网络搭建与实施、工业网络互联、通信验证等任务。这些挑战,不仅考验的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实操技能,更考验着他们“能融合、懂应用、善实战、会创新”的综合能力。

  “技”让这群年轻人敢想、敢做、敢实践。“‘数字’不是从书本抠下的‘死’数字,而是来自科技前沿、产业一线的‘活’数字;‘工匠’不仅是精益求精的传承,还要有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让‘工匠’与产业无缝接轨,让‘数字’与智造互相助益,‘数字工匠’才能真正具备出色的创新能力、高超的职业技能、求是的科学态度、忘我的价值追求。”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马蜂表示。

  武软团队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华数学院智能制造教研室负责人石义淮,武软数控专业2012届毕业生,去年获评“武汉市技能大师”。

  2013年从武软机自专业毕业的凌勇,已获武汉市技能大师、武汉市技术能手、2021年武汉“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毕业后进入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的他,完成检测技术创新及防错防呆项目超百余项,填补了实验和检验检测手段空白,累计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头部发明人专利20项。

  27岁的高宇从武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不过6年,已成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网络工程师,“2016年我毕业进了烽火,2018年起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公司的5G研发工作。”高宇说,通信行业技术平均两年迭代一次,他一直勤于学习,仅2020年至今,他记录的工作日志就达24万字,同事遇到难处理的故障,都习惯从中检索。

  职校毕业,事业前景却超乎想象,这些武软人靠的是过硬的实力。

  站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校门口,沿着光谷高新四路向上望,向下望,这条号称“国之重器一条街”的街道上密布着大大小小“光芯屏端网”的龙头企业和前沿公司,代表着武汉智能制造和数字制造的蕞高水准,而在这个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一条街上,也遍布着武软的77个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

  “学校专业和企业岗位匹配度很高,可以轻松入行,未来的成长路径也很清楚,蕞重要的是把心沉下来,好好练技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校长万国邦教授多次到企业“访企拓岗促就业”,学校几乎每个学院都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产业学院,超九成学生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很多企业现场表扬,说我们的学生不仅技能水平不错,更踏实肯干,三五年就能成为技术骨干。”校党委书记马蜂说。

  据统计,蕞近六年,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招生录取分数线稳居全省前三,学校毕业生总数26582人,平均就业率95.88%,平均留汉率78%。毕业生广泛活跃在光谷产业一线,“学习在光谷、工作在光谷、生活在光谷、相聚在光谷”成为了武软毕业生的真实写照。

  “匹配度很高”“三五年就能成为技术骨干”,背后意味着整个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面向光谷产业发展,面对光谷产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迭代加速,做出的抉择和转型:培养新时代“光谷人”,培养创新型数字工匠。

  十年武软,我们从很多武软人身上看到了“技不压身、技不容欺、技无捷径”的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踏实作风,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更从学校的“光速”发展中看到了优化调整专业布局、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力打造教师团队、全面深化教学革命的锐意改革,和着力培养掌握智能化网络化技能、善于应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复合型技能的“数字工匠”的精耕细作。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2国泰创投CEO峰会暨“未来科学俱乐部”企业家年会成功举办

2022国泰创投CEO峰会暨“未来科学俱乐部”企业家年会成功举办

  4月1日下午,由国泰创投主办,国泰创投基金、智成企业研究院、奥北科技园协办的2022国泰创投CEO峰会暨“未来科学俱乐部”企业家年会在奥北科技园国泰大厦未来科技厅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科技共融 智慧新生”为主题,分为主题报告分享和圆桌论坛两个部分。国泰创投集团董事长何泽平,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关村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

“车都”再添新引擎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正式开园

“车都”再添新引擎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正式开园

  启迪协信科技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书记吴振一介绍,启迪协信武汉科创园是启迪协信集团布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旗舰项目,秉承“源于清华、服务创新、产业兴城、科技报国”的宗旨,致力于以科技园区为载体,通过高校科技与地方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与武汉市城市   本文由站长之家用户投稿发布于站长之家平台,本平台仅提供信息索引服务。为了保证文章信息的及时性,内容...

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介绍

上海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上海特色产业园区介绍

  超能新材料科创园位于上海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内,区域面积2.56平方公里,邻近上海大学、同济大 学等高校院所,可承接高校科研资源和周边区域的研发技术总部,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创建, 科创园已拥有上海市石墨烯产业功能型平台(上海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之一)、上海超导产业基地、上 海申和热磁等新材料领域的一批头部企业和功能型平台,正在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 区,吸引行业内龙...

中国武汉太空科创园

中国武汉太空科创园

  声明:,,,。详情   2017年7月27日上午,中国武汉太空科创园项目开工仪式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中法生态科技谷隆重举行。   2017年7月27日上午,中国武汉太空科创园项目开工仪式戒燥记碑在中法武汉脚胶屑生态示范城(蔡甸)中法生态科技谷隆重晚纸凳举行。   中国武汉太盼多店空科创园项目,集航天科普教育、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电子信息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促进电子信息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28日,市创新发展中心、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1“转化赋能 创赢黄石”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路演专场活动在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举行。   活动旨在促进省内电子信息企业高新技术科技成果与园区平台、资本方交流合作,引导优秀的电子信息科技成果在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黄石科技城等科创园区平台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活动中,企鹅云企业信息共享平台与...

借才引智借梯登高 咸宁市加快建设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

借才引智借梯登高 咸宁市加快建设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

  咸宁网讯记者谭宏宇、通讯员庆雪萌、方超报道:2月9日,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内黄金地段光谷芯中心的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正在抓紧建设当中。   “建设面积3.75万平方米,集科技招商、人才引进、科技研发、科技金融等功能于一体。”项目相关负责人程灿介绍,园区处于光谷核心地区,周边科技资源业态丰富,交通高效便捷,人文科教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   当...

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启动

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启动

  湖北日报讯 (记者江卉、李墨、通讯员郭斯、张代玮)7月12日,随着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开园,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冈功能区正式启动,未来将承接东湖科学城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为光谷科创大走廊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位于黄冈市黄州区主城以北、黄鄂高速公路以南,总规划用地25平方公里,由武汉东湖高新区与黄冈市合作共建。启动当日,双方签订了《建...

全力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

全力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

  今年,黄石科技城高质量开园,截至目前,已签约入驻项目40个,总投资额92亿元。去年6月,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顺利开园后,已入驻机构、企业73家。今年10月31日,黄石市2022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透露,黄石出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将全力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