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从宏观调控中寻找发展新契机
行车来回穿梭,一趟趟抓起起重机部件送进总装车间。记者近日在位于汉阳的武汉港机厂看到,这个多年不景气的企业经过改制并开发新的港口机械后,重新焕发生机,呈现繁忙的生产景象。据悉,目前这家企业已签订生产合同8000万元。
今年上半年,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汉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7%,引进内外资同比增长88%,全口径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5%,均创历史蕞好成绩。汉阳区负责人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批像武汉港机厂这样多年闲置的资产盘活了,成为发展的增长点。
汉阳区是我市的老工业城区,由于种种原因,辖区国有企业大部分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源大量闲置。据统计,仅33家原属中央、省、市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就达18.16亿元,占地面积4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
面对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新情况,汉阳区的决策者们认为,国家控制的是铺“新摊子”式的发展,而对拥有巨大存量资产的汉阳来说,则是进一步盘活这些闲置资源的新契机:因为不能铺“新摊子”,优势企业、社会资金就只能在现有资源中寻求发展机会。
今年以来,汉阳区加大国企改制力度,通过改制实施产权多元化,激活存量资产,增强发展活力。目前,全区118户国有企业,没有改制和正在改制的仅剩19家,今年又将完成14户国企改制目标。一大批改制企业走上新的发展之路,武汉冷冻机厂由过去的亏损企业一跃成为纳税大户。今年4月,停产11年之久的黄鹤楼酒厂,被民营企业天龙公司整体收购,重新投产,预计年内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3-5年后产值30亿元。
对于确已无力在市场中生存的企业,汉阳区则利用其闲置的厂房、设备和土地,兴办都市工业园,引进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入驻。国有企业通过土地和厂房出租、入股,资产得到保值、增值,同时也解决了民营企业无力自建厂房的困难。洲头街是汉阳区工厂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有停产、半停产的40多家老国企,今年,汉阳区在这里启动洲头都市工业园建设,将长期闲置的38万平方米厂房、3000亩土地规划整合成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等6个特色产业园,目前已有30多家民营企业入驻其中。(记者王勇通讯员汉华 启彤 刘毅 实习生柏相 王雅静)
ChinaRen搜狐招聘网站登录帮助中心设置首页广告服务联系方式保护隐私权About SOHU公司介绍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