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生物医药类产业园系列研究【7】-华中篇:大武汉时代

admin6个月前 (09-27)武汉产业信息7

  ※全文约5800字,阅读全文大约需要10分钟

  从国内整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传统优势园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但随着这些园区的发展,空间承载力逐渐下降、生产生活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逐渐突出,企业外溢倾向明显。而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由于自身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良好,加之当地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具有明显优势的生产生活成本,正在成为生物医药企业外迁的新选择。以华中区域为例,围绕湖北省的武汉市为发展核心,一众优质的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园区正在崛起,形成了点状发展的空间格局。

  目前,华中地区依托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利好,重点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链条,打造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整体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征:

  一是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中部地区资源丰富,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华中区域各省份生物医药相关企业数量中,湖北1300家,河南1113家,湖南735家。

  二是产业空间载体不断建设完善,一批优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正在崛起。华中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崛起势头正猛,产业发展潜力较大。据2021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华中区域共有13家产业园上榜,其中,湖南6家,湖北5家,河南2家。此外,湖北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是位于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第五位,整体发展优势明显!

  表:2021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其中华中区域上榜产业园区)

  三是从产业空间布局来看,目前湖北省的武汉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已经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核心,特别是武汉的光谷生物城已经成为片区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引领区域!

  湖北省:强化武汉发展“核心”地位,优化全域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将打造“一核两翼多层”的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指的是以武汉“一城一园三区”核心产业布局为核心,依托武汉构建发展全方位、全周期的生物产业集聚区,打造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带动实现全省产业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两翼”指的是“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内完善“一基地多园区”的全省生物产业布局,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向地区性生物产业基地和园区集聚;“多层”则指的是分区、分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竞争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块状生物产业集聚区。

  图:湖北生物产业发展”十四五“全域布局图

  数据来源:《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湖南省:核心城市长沙引领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四大产业空间集聚效应显现

  湖南省充分整合各区域资源,进一步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形成了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四大产业集聚区,分别为长株潭核心集聚区、环洞庭湖集聚区、湘中南医药带集聚区、大湘西中药谷集聚区。

  其中长株潭核心集聚区以长沙为中心,覆盖株洲、湘潭,重点发展干细胞与基因工程药物、先进医疗器械、特色中成药、高端化学制剂及原料等产业前沿技术。环洞庭湖集聚区以岳阳为中心,覆盖常德、益阳,注重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以大输液、生物合成技术等为代表的专业产业园区。湘中南医药带集聚区,以衡阳为中心,覆盖娄底、永州,以加快接轨国际生物技术药和现代中药为重点,加速形成生物制品、中药制剂、天然药物、制药器械等生产基地。大湘西中药谷集聚区,以怀化为中心,覆盖邵阳、张家界000430)、湘西自治州,依托雪峰山脉、武陵山脉天然药库优势,逐步形成以中医药育种、区域化种植、药材加工、中药萃取及现代医药物流产业为完整产业链的医药产业。

  河南省:以郑州、新乡为核心,多个特色集聚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河南省根据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正着力构建“一核、五基地”为主体的产业布局,“一核”即郑州和新乡联动发展的生物经济核心区,“五基地”即洛阳、濮阳、南阳、商丘、周口等5个生物经济基地,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优势的生物经济,形成核心带动、基地支撑、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2)发展未来与存在的问题-以十四五规划为导向,提出存在的问题

  华中区域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也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人才资源,物产资源丰富,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行业,华中区域三个省份在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出要重点布局生物医药行业。

  表:华中区域各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涉及生物医药产业相关内容

  数据来源:各地政府官网,亿翰整理

  从目前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华中三省在长期的产业深耕实践中,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突出短板: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整体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领域分布不均,产业附加值较低,新兴领域尚未形成一定规模;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缺少对产业发展具有持续带动力和深远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政策试点、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和基础科研设施集群;三是产业布局有待优化。生物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如武汉、长沙,周边地区产业规模不大,企业以中小型为主,产业领域发展不均,研发力量薄弱。

  因此,未来华中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若要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抢抓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域自身优势,持续优化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制度环境,加快生物产业转型升级,以生物产业做大做优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新旧动能转换。

  华中区域主要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情况

  华中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湖北的武汉和湖南的长沙为发展中心。其中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发展健康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坚实基础。长沙市则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药、医药装备和医药流通为主的生物医药(含基因技术)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全环节产业链。因此,本部分将以武汉和长沙为研究重点,来探究区域内的重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分布情况。

  武汉市:以光谷生物城为驱动核,形成“一城一园三区”产业空间布局

  武汉市依托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支持,全市10个集群内项目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银企合作项目。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形成“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的集群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以光谷生物城为驱动核、以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为增长极、以各区特色园区为支撑的“一城一园三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图:武汉”一城一园三区”空间发展格局

  重点园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国光谷以“千亿产业”思路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于2008年11月开工建设,重点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生物服务等领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建设七个专业园区,目前已经建成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和智慧健康园,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生命健康园,在科技部生物医药园区综合实力排名中,东湖高新600133)区始终保持全国头部方阵,中部头部的地位。

  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光谷生物城目前已聚集各类优质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其中年收入百亿以上企业3家,亿元以上企业61家,“四上”企业197家,纳税百万以上企业139家,新增“小进规”企业122家,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图:光谷生物城部分重点生物医药企业

  相关人才集聚,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光谷生物城汇聚29个院士,32位国家千人,73位湖北“百人”,601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这里诞生了植物源重组人血白蛋白、可控式胶囊内窥镜、蛋白质三维结构对比软件等一批世界领先成果,已有31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900余个二类以上医疗器械、51项新兽药、73项国审作物新品种获批上市,149个产品进入武汉创新产品目录,100余个新药在研;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家生物产业区域品牌聚集发展试点等一批国家级平台或试点在此布局。

  光谷生物城在短短十几年发展过程中,能够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突出重围,关键是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区域创新体系”,并在全国形成了生物产业发展的“湖北模式”。光谷生物城发展模式的成功,在许多关键要素上,与库克模型(区域创新体系,包含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高度耦合。

  一是激活主体要素,充分发挥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的优势,产学研协同发展。例如2010年搬到光谷生物城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组建中试车间,投入临床前研究。从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化产品,是禾元生物(企业)、光谷生物城(政府)、武汉大学(高校)和生物研究院(平台)等各主体要素协同创新的成果。

  二是突破功能要素,探索制度、技术和管理的机制创新,充分满足企业研发生产需求。2012年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武栋成,带着抗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到光谷生物城创业。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当即表示:场地不是问题,院内公共服务平台的研发设备、技术人员,都可以共享。不仅如此,该院还投了50万元天使资金,助武栋成起步。同时,省药监局、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口岸药品检验所等行政审批及服务机构就在公司附近,可就地办理新药检验、检测、申报等业务。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帮助企业在发展初期解决了技术、人员、资金、相关服务等问题!

  截至目前,光谷生物城已打造了生物技术研究院仪器共享中心等40个研发服务平台、省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等两个GLP安全评价服务平台、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东湖分局等8个行政服务平台、生物药物CMO基地等5个中试生产平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等多家三甲医院、中国医药600056)集团华中物流中心等四大物流平台。不仅满足了园区内企业的生产研发需求,还节省了企业处理行政事务时间,并提供了交流发展的平台。

  三是优化环境要素,设立产业基金,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基因充分涌流。光谷生物产业的核心板块,主要聚焦于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和生物服务。为了实现区域内高质量企业的集聚,一方面光谷生物城纵横打通产业链和创新链,招引、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另一方面在资金保障上,计划每年投入10亿元财政资金,并设立50亿元规模的武汉光谷生命健康产业母基金,投入产业发展。在光谷生物城“屯兵”的各路资本机构已有8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达500亿元。

  长沙市: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为核心,形成“两区三园多点”产业空间格局

  发展至今,长沙市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形成以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霞经济开发区、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隆平高科000998)技园为主要集聚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多点分布的“两区三园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重点园区: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园区发展现状:经过多年发展,浏阳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药用原辅料、通用名化学药、现代中药为主导,生物制品与健康产品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是湖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园区。

  园区内主要核心企业:浏阳经开区内产业集群效应突出,拥有一众代表企业,包括尔康制药300267)、九典制药300705)、威尔曼制药、春光九汇、华纳大、天地恒一、安邦制药、迪诺制药、斯奇生物、宏灏基因等。

  图:浏阳经开区部分重点生物医药企业

  浏阳经开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回顾来看,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是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链上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有效技术服务支撑。经开区牵头组建了湖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湖南新药发现服务平台、基因合成与蛋白质药物研发平台、多肽及核酸药物研究平台、医药文献检索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撑。

  二是合作共建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平台,助力区域内研发创新能力提升。经开区合作共建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包括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和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创新药物孵化基地获批于2011年9月,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批准的十五个生物医药孵化基地之一。基地支持6大体系建设:(1)创新平台建设;(2)重大新药研发与产业化;(3)药品大品种的技术改选;(4)药品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5)引进高水平人才与团队;(6)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管理机制与体制创新。

  三是注重核心企业培育和发展,蕞终实现创新成果的爆发。经过经开区持续投入,在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成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园区医药企业和科研单位累计共开发、在研国家级新药 206个,其中在研一类新药33个,拥有全省仅有的5个国家一类新药。获得专利780件,其中发明专利191件,春光九汇的超微中药饮片技术、宏灏基因的“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产品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未来华中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保持优势,一方面要积极“修炼内功”,在发挥固有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地在细分领域进行深耕;另外一方面要“开放学习”,借鉴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成功经验,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和开放能力,增强园区整体竞争力。

  具体路径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大方面:

  一是基于区域整体产业基础之上,结合分析国内外产业技术、市场和政策及趋势,优化园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进行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是分析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产业发展和转移趋势,针对性承接因政策、空间等因素产生的产业外溢需求,精准招商、引入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或产业化项目落地。

  三是优化园区内的产业服务生态,在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用的同时,构建数字化创新服务生态,线上线下同时引入与园区重点发展领域适配的全国产业服务资源和创新要素,从技术服务、试剂耗材仪器设备、临床资源等方面,帮助企业快速建立创新发展所需的供应链,实质性提升研发与创新效率。

  更多相关研究联系作者陶静(微信同号)

  ●生物医药类产业园区系列研究【1】- 上海篇:再说张江

  ●生物医药类产业园区系列研究【2】- 苏州杭州篇:苏杭模式

  ●生物医药类园区系列研究【3】- 苏州生物医药园区vs杭州医药港小镇入园企业大数据分析,差距到底在哪里?

  ●生物医药类园区系列研究【4】 - 深圳广州篇:广深模型

  ●生物医药类产业园区系列研究【5】 - 数说张江生物医药

  ●生物医药类产业园区系列研?究【6】 -京津冀篇:中关村000931)模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产城观察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马钢股份(600808):获高新企业认定 稳步推进新特钢项目

  和讯SGI指数2022年三季报LAST 30榜单出炉!正元地信排名持续垫底,多家企业隐患重重

  和讯SGI指数2022年三季报TOP30榜单出炉!金山办公蝉联榜首,新医疗企业盈利能力领先其他榜单企业

  相关企业超1万家!虚拟现实产业蓬勃发展,2025年有望撬动万亿市场,机构集中关注的概念股来了!蕞新筹码集中股出炉

  工业富联获“2022大中华区卓越社会企业”大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以产兴城以城带产——葛店开发区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微

以产兴城以城带产——葛店开发区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微

  32年前,湖北从这里开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模式;   10年前,这里被国务院赋予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命;   而今,这里正借力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扩、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投运三大战略机遇,展现出非凡的发展韧劲。   左手边是武汉光谷科技一路,右手边是葛店开发区人民西路,一条3公里多的对接联通路正在抓紧施...

全国首批只有10个!武汉一科技园入选国家级重要名单

全国首批只有10个!武汉一科技园入选国家级重要名单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30日讯全国首批试点的10个“未来产业科技园”中,武汉就有一个!11月29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建设单位的“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入选这一国家级重要名单。   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是国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中就曾提出,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

公告I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度雨污排水管网疏捞服务项目

公告I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度雨污排水管网疏捞服务项目

  公告I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度雨污排水管网疏捞服务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TZX-DL202212467-X001-01)本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度雨污排水管网疏捞服务项目已由项目审批/核准/备案 机关批准,项目资金来源为国有资金2639.27938万元,招标人为武汉车都城市排水有限公 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规模:管网疏捞维护范围:管网约19...

关于2021—2022年度武汉市文明街道(乡镇)、文明社区(村)、br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校园)候选名单的公示

关于2021—2022年度武汉市文明街道(乡镇)、文明社区(村)、br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校园)候选名单的公示

  杨昌林家庭、肖文智家庭、袁亚妮家庭、杨戈砂家庭、谭龙君家庭、王伟家庭、吴罕砚家庭、张建民家庭、肖雁家庭、张静家庭、李兆华家庭   刘忠兰家庭、刘景昊家庭、胡昇家庭、段银枝家庭、黄荷婷家庭、孙晓彬家庭   董毅家庭、万莹家庭、崔崑家庭、黄君家庭、范成芬家庭、周亮宇家庭、李刚家庭、周家河家庭   燕占飞家庭、方锋家庭、黄侃家庭、俞宇...

咸宁与武汉东湖新开发区签约

咸宁与武汉东湖新开发区签约

  中化新网讯 2月18日,咸宁市政府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平台构建、园区建设、科技金融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做实科技、做大产业、做好园区、做优环境。   签约现场,咸宁市人民政府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咸宁高新区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咸宁高投集团与武汉高科集团签订相关投融资合作协议。...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武汉开发区签署“长风”计划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武汉开发区签署“长风”计划

  昨日,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武汉开发区联办的“长风论坛”在汉举行,主题为“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同时,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武汉开发区管委会签署了“长风”计划,双方将围绕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重点开展工作。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将优先在武汉开发区合作设立华中分中心;组建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专家委员会,聘请克劳斯·席林教授,埃伯哈德·克...

建议收藏!武汉头部梯队双学区盘点蕞多的竟然是这里……

建议收藏!武汉头部梯队双学区盘点蕞多的竟然是这里……

  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江岸区、武昌区、洪山区、江汉区、经开区等多个片区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入学范围已经陆续公示。同时,学区又刷了一波存在,那武汉有哪些   所谓的“双学区” ,即好小学+好初中双学区的搭配,进可攻退可守,升学有“双保险” 。   来跟拼房姐一起看下武汉有哪些双学区吧!   育才小学,省示范学校,是武汉的...

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130129

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130129

  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介绍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创建于 1992 年,封闭管理于 2000 年,更 名于 2003 年。开发区托管刘店、下集、叶店、刘古塘、许庙、丰 山、龙王庙、刘集、丁店、黄花涝、三店、后湖 12 个行政村。12 村共有 140 个自然湾,196 个村民小组,11702 户、33535 人。开 发区总人口数约 30 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 51947 人,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