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超700亿元武汉这些行业迎来大机遇
产业项目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
记者现场注意到,本次专场活动,武汉理工大学主导推动相关央企、世界五百强企业、部分行业领军企业和校友企业,围绕武汉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签署5类7批54个重点项目。
其中,投资项目16个,签约金额703.14亿元;意向协议项目38个,意向金额1651.77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交通物流、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数字经济和新材料等领域。
其中,武汉经开区现场签约5个项目。武汉理工大学三院、招商蛇口商业综合体、东风自动驾驶领航、武汉弗赛特科技氢能、智能网联移动机器人等5个项目与武汉经开区签约,涵盖智能制造、商贸服务、新能源等领域,签约金额达81亿元。
“此次签约充分彰显了武汉理工大学材料、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和主干特色学科优势,也为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注入强劲新动能。”武汉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武汉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校每年近三分之一的应届毕业生,约3000人选择留汉就业创业。
活动现场,武汉理工大学与市、区相关部门,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留汉学生代表签约了一批人才协议,引进了100名海内外知名高校高层次人才。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武汉“965”产业,专场活动上,武汉智能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武汉氢能产业促进联盟、建材建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创新联合体和长江游轮游艇产业创新联盟等4个创新平台正式启动。
据介绍,未来,四大创新平台将充分对接高校优势学科和社会资源,引领产业升级,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活动现场,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武汉产业前景、科技创新实力的高度认可。
中国信息通讯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说,中国信科在武汉光谷建设、强化武汉科技创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在光谷科技大走廊建设中,中国信科参与了一批重要项目,牵头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光电子信息的创新中心。
鲁国庆说,近年来,在光通信、硅光芯片、高端光芯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光谷科技能力取得长足发展。他表示,未来,中国信科将持续对接高校优势学科和社会资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引领武汉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赵东元说,武汉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基础良好,展现强大疫后发展态势。他表示,武汉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以院士为代表的大师云集,为武汉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智力支持。去年以来,武汉展现出来强大的疫后发展态势。
赵东元认为,武汉提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并谋划布局“965”产业集群,特别是具有高度前瞻性的五大未来产业,都是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核心领域,与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毅认为,武汉市具备优越的氢能产业基地,是国内蕞早的氢能产业研究地之一,集聚了一大批氢能“产学研”机构,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同时,作为汽车之都的武汉,在氢能关键材料、动力系统组成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吴曈 黄莹 见习记者郝天娇 雷心蕊 通讯员殷波 谢小琴图片:记者高勇 摄 长图:记者吴曈黄莹统筹/整理陈智 设计张莉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