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红钢城阔步奋进新征程
原标题:青山绿水红钢城,阔步奋进新征程
贯穿八百里洞庭湖水,万里长江亘古不息地向东北奔流,忽而在此处急拐向东南,形成著名的“长江第二弯”。古时过往船只于一片灰黄中,唯见此地有山独青,故以“青山”名之。
在青山这片水泽之地,孙权驻军演武,宋元大军曾经激战,诗仙李白、诗人陆游也曾畅游。然而,蕞让这里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还是20世纪50年代:经苏联专家考察,这片长江右岸的滩涂,被选址为新中国头部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的建设基地,“十里钢城”由此拔地而起,挺起共和国钢铁脊梁。
鼎盛时期,青山区的工业产值占到武汉的三分之一。进入新发展阶段,青山区坚持请生态当总设计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一轴两区三城”发展战略,奋力推动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青山区(化工区)位于武汉市主城区东北部、长江南岸,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工程武钢兴建而建区,境内长江岸线万人。
作为武汉中心城区连接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核心区的“桥头堡”,青山区(化工区)位于武鄂黄黄几何中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区汇聚“四桥一站”,拥有“铁、水、公、空”立体化综合交通优势。地处武汉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的黄金分割点,通过环线分钟可达花湖机场。毗邻武汉高铁站,4小时可以辐射全国80%的地域和人口。地铁5号线号线号线号线均已启动建设。
“青山之眼”戴家湖公园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青山是武汉市首个山水园林城区,区内拥有江滩公园、和平公园、青山公园、戴家湖公园、青山矶公园等14座大型公园绿地,绿化覆盖率全市领先。其中戴家湖公园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青山江滩公园获评世界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项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近年来,青山区(化工区)着力打造“森林中的钢厂”“湿地中的化工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为全国示范,武钢一号高炉变身工业遗址公园,正申报国家4A级景区。
青山区(化工区)民生服务配套完善,区域商业氛围浓厚,奥山世纪城广场、武商城市奥莱、印力武汉印象城等商业综合体沿和平大道轴线聚集,红坊里、恩施街等特色街区人气十足。区内拥有“全国百强中学”武钢三中,以及四十九中、武钢实验中学、红钢城小学等省市名校和华润武钢总医院、普仁医院两所三甲医院。基层治理创新亮点突出,“天天敲门组”“顺顺吧”“好样的工作队”“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大食堂”等五大工作载体深受群众欢迎。
青山区(化工区)是国家重要的钢铁石化生产基地,是华中地区蕞大的炼化一体基地。“十四五”以来,青山区坚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重点聚焦创新型高端装备制造业、生态型新材料产业和高品质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围绕“3+X”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制造业是青山经济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青山区将建强三条主导产业链、培育两大新兴产业集群、建好一个科创平台。
三条主导产业链为:一、钢铁产业链,以武钢有限为龙头企业,以武钢现代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牵引,进一步稳固钢铁千亿板块;二、石化产业链,以中韩石化为龙头企业,以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为牵引,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三、建筑产业链,以中国一冶和宝业集团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筑准千亿板块。
两大新兴产业集群为:一、氢能产业集群,谋划建设氢能产业园,打造“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加强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接,创建全球氢能产业创行示范区;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举办2023数字经济新赛道青山论坛,建设全国首个数字根产业基地,构建数字经济聚集发展生态。
一个科创平台为:武汉光化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华中师范大学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举办国际光化学技术与产业大会,打造全国一流光化学产业集群。
青山区目前正深入实施“一轴两区三城”发展战略,“一轴”即和平大道—化工大道沿线长江发展轴,“两区”即宝武转型创新示范区和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三城”即滨江红城、滨湖蓝城和北湖绿城。青山区正构建完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和先进基础材料、新能源(氢能)为主导,以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生产性服务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为支撑的“3+X”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化青山绿水红钢城。
武钢现代产业园位于武钢厂区,集约用地面积7.04平方公里,按照“一基地五组团”(钢铁智造基地,现代物流、循环制造、智慧商务、综合服务、研发创新五大组团)空间布局,包含围绕大健康产业聚集区康园,统筹规划自然教育综合体严西湖生态营地,以绿色包装、绿色产品生产加工为核心的特色产业园区扬光智造园,打造青山区大数据创新承载区武钢大数据产业园等诸多园区。
武汉化学工业区位于武汉市主城区东北部,区域面积71.64平方公里,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重要石化产业基地、长江中游重要化工物流基地,2015—2020年连续6年获得中国化工园区20/30强,2019年在湖北省合规化工园区认定中考核排名头部,2021年获选“绿色化工园区”“智慧化工园区”创建单位。化工区大力发展“一核六链多新”(“一核”即中韩石化乙烯项目,“六链”即环氧乙烷、芳烃、碳五、碳九、乙烯、丙烯产业链,“多新”即光电新材料、能源新材料、医药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
氢能小镇规划范围为北湖绿城范围,北至长江,南至严西湖,东至八吉府大街,西至工业港,总用地面积约37.76平方公里,打造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氢气“制储运”基地,努力建成“氢气之都”。规划以氢能全产业环节展示应用为核心,补齐“制储运加用”环节,打造研发和集成应用示范区,承担应用示范、研发生产及产业服务功能。
工人村都市工业园紧邻三环线工人村路以东,是武汉市2005年批准建设的市级都市工业园区,面积约2085亩,发展都市型工业,集科创、文创、音乐教育、演艺、研学等一体的综合高端商务园区。
环保科技产业园位于白玉山地区,规划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定位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装备制造以及现代物流。总投资6.48亿元、占地218亩的宝湾国际物流项目已投用,钢福盛项目和松叶包装项目实现土地挂牌。
武东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武东地区,总面积6.59平方公里。该园区主要为船用机械、重工铸锻、铁锚焊材等军工企业厂区范围,随着大型海洋工程、燃气轮机等项目建设,形成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全区商务楼宇11栋主要分布在三环内滨江商务区区域,其中有3栋亿元楼宇。商务楼宇沿和平大道地铁5号线沿线均匀分布,交通便捷、教育资源优越、商业配套齐全。重点招商方向为高端商务服务、现代技术与创新创业服务、建筑服务、现代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
青山区(化工区)紧紧围绕“一轴聚焦引领、两区创新发展、三城转型再造”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加大队伍建设,拓展招商领域,狠抓责任落实,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
构建“一把手”挂帅,党政协同大招商格局。今年以来,为响应全市招商战略格局,瞄准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区主要领导外出叩门招商5次、分管领导招商13次(海外招商1次),截至5月底,共签约项目26个,总金额484.46亿元。“一把手”挂帅招商引资的强度、频次、力度明显加大,全区进位争先、拼抢领跑的大招商氛围初步形成。
紧盯经济绩效目标,确保签约进度不掉队。一是建立“1+5+11+N”招商落地构架,做好业务对接、企企合资合作、工程建设等相关工作。二是对标全市考评体系,建立考评小组,对部门项目招商跟进情况实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督查考核结果纳入各部门年终考核清单。
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充实招商力量支撑。一是优化全区招商项目“一盘棋”服务流程。制定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动青山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统筹调度服务,推进项目落地。二是组建30人的青山区(化工区)招商引资工作专班,设立投资管理部、总部与数字经济投资促进部、工业投资促进部、服务业投资促进部、驻点招商部等部门,保障北京、上海、广州招商重点方向各配备1名驻点招商干部。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