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倍增十年武汉是如何成功逆袭坐稳前十的?
还记得十年前,武汉是什么样么?十年前,武汉还被称为大县城,十年后武汉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新一线。十年时间,武汉是如何一步步站稳脚步,稳居前十的?
十年前,武汉GDP在全国排名第13的位置,总量只有6500多亿元,与杭州、无锡、成都、青岛、佛山一个级别。而此前的很长时间武汉都位于前十五名的位置。武汉的经济总量与其政治地位极为不相称。加上当时武汉仅有1号线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城市面貌破旧不堪。以至于,大县城的印象根深蒂固。
为摆脱这样的局面,2011年阮成发任书记,武汉市出台工业倍增计划,在三环内工业企业全部搬迁到三环以外的基础上,全市工业规模扩大增加一倍。城建方面,武汉开启了满城挖时代。武汉市上万个工地热火朝天的盛景,开始了他历时十年的逆袭之路。
东湖高新开始谋划启动未来科技城、光谷中心城,谋求将管委会迁往光谷中心城,再造一个光谷。未来城马蹄莲、湖北奥林匹克中心、湖北科技馆等标志性建筑都在十二五期间拔地而起。
武汉经济开发区适时启动托管军山,产业从沌口、向薛峰军山及常福发展,并顺势与汉南区实现一体化管理,目前已经将大量产业布局在军山新城、纱帽新城等区域。
东西湖吴家山经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开发区后更名为临空港经开,拿出了临空港新城及网安基地的工业发展计划,同时沿着107国道发展走马岭、新沟工业带,极大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
黄陂区以临空经济区为主线在横店开展临空经济示范园规划,大面积拆迁,大面积工业化推进。周大福工业园、爱帝工业园等一些大型项目就在这个时期落地。同时,也启动了临空新城建设。
江夏区与光谷密切合作,在托管区域周边规划了更多工业用地,庙山佛祖岭、藏龙岛等地区快速发展,兴建了文化大道,规划了大桥新区,引进了通用汽车等大项目,一度成为新城区发展的楷模。
新洲区以阳逻港为主线加快发展阳逻经济开发区,规划了阳逻之心,将工业区向北延伸了一倍,引进了格林美、维他奶、京东亚洲一号仓等大项目。
工业倍增计划启动三年后,2014年,武汉GDP成功破万亿,挤进了全国全十名。工业倍增在短短的三年取得了空前成功。此后,武汉市为巩固前十的位置,推出了工业倍增升级版。地铁建设也加快步伐。
工业倍增和工业倍增升级版强力支撑前十地位。2015年,武汉市获得了军运会的主办权。阮成发在武汉的成绩被认可,提拔嘉奖。为确保武汉市军运保障,空降了一位得力干将陈一新任武汉书记。2017年,长江新城、长江主轴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武汉国际声誉和知名度空前提升。为保证军运会顺利开展,国家、省安排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武汉市借助军运东风大面积实施场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及外立面改造整治,城市面貌几何提升。四年时间,武汉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都强力提升,武汉市从二线城市一跃成为新一线城市和网红一线城市。
2019年底到2020年,武汉成功抗疫成为全球英雄城市,为国家乃至世界积累了宝贵经验争取了抗疫时间。一揽子政策将在3-5年内密集落地,吸引了央企、民企和来自全世界的投资。
21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上半年,武汉市GDP达到8251亿元,超过十年前的一年的GDP,稳居全十名的位置。然而,武汉的目标是第五城,要实现能级跃升必须开启二次创业。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武汉市构建高起点规划体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按照100万至200万人“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四大副城。武汉将着力创建“965”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光芯屏端网”等9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电磁能等5大未来产业,大力发展头部经济、枢纽经济、新创经济,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到2025年,GDP达到24000亿元。
近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8次点名武汉。其中,光谷副城相关内容3项: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武汉)光谷、选择武汉等有条件城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武汉信息光电子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临空经济区副城相关内容2项:提升武汉区域航空枢纽功能、鼓励武汉建设临空经济区;长江新区副城相关内容1项: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武汉市总体相关2项:支持武汉都市圈建设、加快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工业倍增打开了武汉的上升通道,军运会让武汉的发展插上了翅膀,英雄城市为武汉打开了国际视野,中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将助推武汉逆袭成为一线城市。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