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理旧账人走政不息武汉经开区打造诚信环境稳企惠企
央广网武汉3月31日消息(记者朱娜 实习记者曾紫薇)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作为改革发展的“试验田”“排头兵”,国家级开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关键靠什么?
3月31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度湖北省营商环境表现突出的国家级开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特色亮点和经验成效。
据了解,在此前公布的湖北营商环境2021评价结果中,获评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表现突出的国家级开发区共有7个,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会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元峰表示,武汉经开区是中西部首批设立的国家级经开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经开区与生俱来的使命。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其中一个重要抓手便是打造重信守诺的诚信政府。无论政府领导如何调整,始终坚持兑现承诺、严格落实政策、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和真招实招,支持企业发展、为企业减负。
黄元峰介绍,正是这种“新官理旧账、人走政不息”的诚信环境,让企业树立了信心、稳定了预期。东风本田连续4个整车工厂布局在武汉经开区,吉利集团在武汉经开区落户整车项目后,又投资了智能芯片、自动驾驶、高端手机等一系列项目。
此外,针对跨部门事项“整合难、打通难”的问题,武汉经开区一方面优化设置“企业开办专区”,整合工商、税务、人社、银行等部门和机构的办事流程,实现登记变更“一日办”、简易注销“一次办”、企业注册“网上办”,今年一季度全区市场主体新增3千余家,同比增长48%;另一方面深入实施“证照联动”,将注册登记和经营许可“一事联办”,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首批推出了“开餐馆、开药店”等25项经济民生领域“一事联办”事项,覆盖面在全市领先。
武汉经开区还在全市首批开展“告知承诺制+承诺可开工”的容缺审批试点,可使项目审批周期减少6个月;同时,根据入区企业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区域统一评估评价,既降低了企业成本,又提高了落地效率,使评估报告编制与评审时间从2个月压减到2周以内。
依托汽车产业集聚的优势,武汉经开区设立全国首家“产业经济巡回法庭”,2021年受理汽车金融案件5271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减少30天;涉案款项发还周期由过去的30天缩短到7天内,通过“一案一账户”在线余笔,实现了当事人“零跑动”。
下一步,武汉经开区将继续运用好省、市、县三级联动优化营商环境的机制和平台,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在武汉经开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
3月31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度湖北省营商环境表现突出的国家级开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特色亮点和经验成效。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