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加快建设质量服务站 为企业提供“对接式”“打包式”“上门式”服务
9月28日从武汉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武汉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印发。根据方案,力争到2023年,全市建成30个质量服务站。对符合标准的质量服务站,一次性给予蕞高不超过10万元的质量提升支持;对年度服务项目绩效排名前3名的质量服务站额外给予5万元的质量提升支持。
《方案》指出,力争到2023年,全市建成30个质量服务站,全部接入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网络平台和数据库;以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为核心,以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为延伸,按照“一个共享平台、一个受理窗口、一揽子服务、一个结果通行”模式,高标准建成覆盖全市的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体系和网络。
如何实现此目标,《方案》指出,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与监督服务作用,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水平提升。
——要立足市场要素资源,加强数据联通,强化全市质量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协同服务、综合应用,补短板、强弱项、破瓶颈、助创新,提高质量基础支撑能力水平,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
——要有效整合多方资源,聚焦重点消费品、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等主体,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要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建设意愿强的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有序推进质量服务站建设。
——要严格落实现场巡访服务、一次性告知、服务投诉及反馈处理等制度,为企业提供“对接式”“跟踪式”“扶助式”“打包式”“上门式”等服务。
2020年,武汉市制定发布全国首个一站式质量基础服务站点建设及服务管理地方标准《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设服务规范》(DB4201/T629—2020),规范服务站建设运行。
此次以政府名义印发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是全省首家,充分体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9月16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质量大会“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精神的具体行动。
——建设“一站式”服务站。按照《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设服务规范》,2021年建设质量服务站18个以上,各区至少建设1个;2023年底之前,除东湖风景区外,各区再建设质量服务站1个以上。
——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在质量服务站开设“一站式”服务窗口,细化服务项目,整合服务资源,规范服务流程。通过人工或网络智能方式,收集需求信息,宣传服务政策,对接服务资源,跟踪服务情况,实现“一张清单服务、一个窗口受理、全程跟踪办理”。
——健全“一站式”服务运行机制。对我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实行标准化动态管理,全市各质量服务站统一基本要求、形象标识、服务流程、工作制度、技术支撑、绩效评价。
《方案》提出,各质量服务站要聚焦企业需求,对接服务资源,确定服务项目,协调开展质量服务,对制造业产品研发、采购、生产、供应、售后各个环节所需的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培育等提供一揽子服务,统筹协调利用各层级技术服务,推动实现“一个标准、一次合格评定、一个结果、多方互认共享”,蕞大程度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近期,武汉市市场监管局邀请专家,在武昌区斗转科技园质量服务站开办两期培训班,对全市质量服务站站长、质量服务专员进行统一培训。学员们表示,将学到的知识尽快落实到服务园区企业的质量提升中去,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助推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聚焦中小企业需求,组织技术机构和专家团队,实施重点领域质量诊断和质量监测分析,开展专项精准服务活动,复制推广成熟经验。
——着力实施质量创新骨干人才培训工程,不仅要组建国内一流的质量专家库,还要探索行业领军人才加入质量技术服务专家队伍的有效路径。2022-2023年计划培训100名质量创新骨干人才。
——积极实施质量提升标杆激励工程,对符合标准的质量服务站,一次性给予蕞高不超过10万元的质量提升支持;对年度服务项目绩效排名前3名的质量服务站,额外给予5万元质量提升支持。
我市今起开展“比学赶帮超 决战四季度”2020 年全市重点项目互观互学互评互促活动
同出席武汉军运会开幕式的各国防务部门和军队领导人及国际军体理事会主要官员合影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