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区邾城街工业园里我们找到11位匿名捐款人
长江日报2月26日报道了新洲区慈善会连续3年寻找631位匿名爱心人士的感人故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昨天转发了这篇报道。
这631位匿名爱心人士中目前已找到的有14位,除了此前报道的王爱英奶奶和“鸭舌帽奶奶”,还有11人来自新洲区邾城街工业园2月28日,长江日报记者再赴新洲采访了解到这11人中7人是民营企业老板,4人是在工业园工作的员工。
“打开账户一看,一条条匿名捐款信息刷了屏。”回忆起发现这批匿名捐款时的情形,新洲区慈善会会计张勇军依然清楚记得每一个细节。
2021年7月,河南遭遇洪涝灾害,新洲区慈善会头部时间发起爱心募捐。短短几天,账户里收到了多笔个人名义匿名捐赠的善款,其中27日有8笔,28日有2笔,31日有1笔。
张勇军统计,这11笔捐款共计43000元,除了一笔20000元、一笔5000元外,其他均为2000元。
为弄清这11位爱心人士的捐款意向,并开具捐赠单据,张勇军和新洲区慈善会秘书长汪海燕决定尝试寻找他们。
张勇军仔细研究了这批匿名捐款发现,27日当天共收到19笔捐款,除了8位个人的匿名捐款外,其他都是企业的爱心捐款,而且这些企业都位于邾城街工业园。这些匿名捐款人很可能也来自该工业园。
张勇军辗转联系上了邾城街工业园头部党支部书记、武汉恒毅橡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金才。
2021年7月底,获悉河南发生洪涝灾害后,姚金才和邾城街平时热衷慈善事业的张仁(化名)商议后,在园区68家企业中开展了一次慈善募捐,把新洲区慈善会的募捐信息和账号转发到了园区的微信群中,请大家自愿捐款。
姚金才打听后发现,11人中有7位是民营企业老板,4位是普通员工。巧合的是,他们每个人当时做出决定前,都没有跟其他人商量过,事后才发现,11人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以个人名义匿名捐款。
确定11人的身份后,张勇军联系他们开具票据,无一例外,他们头部反应都是不要票据。
张勇军介绍,按照规定,企业向慈善会捐款用于慈善活动,依法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个人直接通过慈善会向灾区的捐赠,可以凭借慈善会开具的捐赠凭据,抵扣个人所得税,“他们这样选择,其实就是纯粹在做慈善,不求任何回报”。
2月28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见到了其中2位爱心老板,他们都以个人名义匿名向河南灾区捐赠了2000元。
吴玉芳是武汉市金信承轩有限公司老总,从事建材行业多年。2015年,她来到邾城街工业园,手下有员工60多人。
2021年7月河南遭遇灾情后,她通过看新闻感到心中很难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河南人民帮助过我们武汉人,我一直想找机会为河南人民做点什么。”
当时吴玉芳的企业正面临着生存压力,看到园区微信群里的募捐倡议,她蕞后选择了以个人名义匿名捐款,“无力以企业名义捐款,很惭愧,只能以个人名义尽一点绵薄之力。”
51岁的李继东的想法和吴玉芳一样,作为武汉思创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老总,他也是以个人名义匿名捐款2000元。
李继东说,虽然自己的业务跟河南没有任何交集,但看到河南灾情,他一样感同身受。作为武汉人,他对2020年疫情期间河南人民给予武汉的帮助同样感恩在心,“2000元钱太少了,不足以代表我个人的心意。我只是做了一点点事情,也不值得四处宣扬。”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