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钢绿城”:武钢转型发展蹚新路
2019年12月27日,武钢有限铁区操控中心正式投运,与炼钢操控中心、CSP操控中心、热轧操控中心联网武钢有限公司管控中心运行,标志着武钢有限公司开启绿色发展、智慧制造新时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通讯员 程琳
6月5日,第49个世界环境日,主题: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初夏时节,天朗气清,武汉人民的生产生活逐渐回归正轨,不少因为疫情延后婚期的情侣们,抓紧时间拍摄婚纱照。
东湖、江滩……是武汉市民拍摄婚纱照的首选之地。但工作生活在青山区的王先生和周女士,希望一生的纪念更加特别。
6月2日,他们走进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厂区,雄浑粗犷的工业风和天蓝地绿的生态风营造出的“红钢绿城”,是婚纱照的绝佳背景。
用智慧、环保技术寻求价值增量,巩固“内涵”;以绿色、生态理念打造花园工厂,提升“颜值”。近年来,通过践行新发展理念,“内外兼修”的武钢有限正经历蝶变,“绿色”二字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名片。
粉尘、废气、浓烟……曾让不少武汉人对十里钢城望而却步。
2016年以来,武钢有限着手实施供给侧改革,先后关停2号高炉、3号焦炉和二炼钢等产线万吨。
钢铁产能在下降,炼钢炼铁技能在提升。
眼下,除炼铁厂外,武钢有限所属的炼钢、热轧、条材等工厂,都已基本建成智能工厂。各工厂新建的操控中心,都由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的“大脑”——管控中心统一操控。这栋由旧厂房改建的红色大楼,已实现对该公司生产、物资、物流、运营等流程的“一键操控”。
发展理念在变化,发展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通过提升资产效率、劳动效率、管理效率,曾经“船大难掉头”的老牌钢企,武钢有限正积极探索规模减量、价值增量的转型之路。3年多来,共实施70多项改革,人员减幅超过30%,机构减幅超过50%,供应商减幅超过60%。
今年,武钢有限基于绿色制造、智慧制造发展理念,明确“重回标杆”的价值追求和“绿色、智慧、精品”的发展路径;喊出“不绿色无生存,不智慧无发展,唯精品能制胜”的发展口号。
炼铁炼钢,能耗、污染是老大难问题。要谋求新发展,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不可或缺。
2017年起,武钢有限累计投资110亿元,实施120多个环保项目,提出建设“绿色城市钢厂”。
实施烧结烟气脱硫脱硝、焦炉超低排放改造和煤进仓、矿进棚等项目。去年武汉军运会期间,在限产64%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分别较上年下降90%、78%和71%。
实施循环利用、雨污分流和焦化酚氰废水改造等工程,新水取水量下降超过30%,外排水量降幅接近60%。
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投资2.04亿元的钢渣处理中心采用全封闭、不落地排料等先进工艺,坚决杜绝扬尘。
“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用煤总量,煤炭单耗已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通过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等节能技术,吨钢综合能耗也在逐年下降。”武钢有限负责人说。
过去,步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高炉和厂房;如今,行走厂区,环绕身旁的是绿地和树木。
去年进厂的职工小张说:“头部次走进武钢有限大门时,很难想象这是一座钢厂,更像一座花园。”
从钢厂到花园的转变,既要大刀阔斧,也要绣花功夫。
武钢有限依照“应拆尽拆、能拆尽拆、闲的都拆”和“就地施绿、集中建绿、技改还绿”精神,着力实施拆房建绿。
不具备留存价值的建筑,拆除后复绿,变身花园小品;可以改造再利用的厂房,重新设计打造成“红房子”,既留住“厂愁”,也为“红钢绿城”增添别致格调。
曾经的厂区制高点“石山”,由一座人迹罕至的荒山,提升为集休闲游览、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接待中心、行政中心、商务中心、管控中心四大核心建筑单元周边,均配建绿地园林,实现“开门进园、推窗望景、抬头见绿、起步闻香”。“一园四中心”景观建设雏形初现。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武钢有限厂区累计拆除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60余万平方米。“目前厂区绿化面积已经超过20%。”武钢有限相关负责人说,拆房建绿,打破了人们对钢厂的刻板印象。
如果把武汉比作人的身体,钢铁企业曾是负责造血的“城市器官”。
时代变迁,“钢的城”迈向“芯的城”。不再承担主力造血功能的钢铁企业,作为“城市器官”的功能也在更新。
武钢有限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在武钢有限厂区里,独有的高温密闭炉窑,可以对废油漆桶、含重金属污泥等城市危废物进行消纳处置。厂区的内部水站,可以协同处理城市含铬废水。曾经消纳成愁的钢渣,经过特殊处理,变身海绵建材,广泛应用于道路铺设……
不仅如此,武钢有限还承担着青山区8个社区近两万户家庭和两家医院的供水供电保障,同时探索运用余热处理技术和钢厂电厂热源为城市提供集中供热、供冷服务。
“武汉修建东湖绿道二期工程时,曾有武钢员工设想,有朝一日绿道能延伸到厂区内,与青山江滩串联成线。”武钢有限相关负责人说,虽然梦想尚未实现,但厂区通过打造“一园四中心”构建出“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环境,已经可以提供媲美东湖绿道的体验。
当前,武钢有限正通过“公众开放日”等活动,让曾经相对封闭的厂区,向社会大众敞开大门。一方面积极展示“红钢绿城”建设成效,一方面让全面提升的“城市器官”再次融入武汉,促进产城共赢发展。
城市东部林立的烟囱,是很多武汉人对武钢的固有印象。
转型,对武钢而言,既是时代命题,也是内生需求。
绿色、智能……这些理念正驱动武钢,蹚出发展新路。
见行动,见成效。产能规模在压减,附加价值在提升。
见变革,见希望。生产环境在改善,长远蓝图在眼前。
未进过厂区的人,初见武钢,一定会惊讶花园中也能炼钢铁。
曾进过厂区的人,再见武钢,一定会感叹这座钢厂的大蝶变。
四川金阳:易地搬迁 千户彝寨搬新居
西海固返乡“90后”养兔“赋能”兜底户
海外华人都带着“中国胃” 澳大利亚爱武汉鸭脖
敦促个别国家摘掉有色眼镜 不以任何方式插手干预香港事务
@所有人,湖北2023年“清明祭英烈”活动开始了
2023-03-27 13:03:05
2023-03-27 07:18:57
2023-03-27 07:20:31
2023-03-27 07:14:34
武汉“垃圾分类新时尚”科普地铁专列上线
@所有人,湖北2023年“清明祭英烈”活动开始了
开发商流程走了半年 本网助网友4日收到退款
孝感金鼓大道预计今年下半年动工
广水市推进农村供水提档升级工程
网友留言:建电子公交站牌 交通建设部门:建!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