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松绑看武汉供地
冲击全国第20个国家级新区的“武汉第四镇”——长江新区,终究没能摁住那颗“躁动”的心。
硕大的白底红字,闪耀的“千亿长江新区”六个大字,配合以“蕞高立减42万”的女神节献礼文案。
让人心痛的不是开发商的借机“炒作”片区房价,而是这超过40万的降价幅度,让人深感惋惜。
更让我坐立不安的是,就在这张图片“出圈”的前一天,我们还发文《从未如此看好过这样一块土地》感叹道:“我是从未如此地看好过一片土地”
虽然我们在文末,也留下了一丝丝的担忧。但整体看,我们对这片土地,以及土地的未来还是非常认可的。
近日(3月1日),武汉土地市场网发布《武汉市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公告》。
《公告》显示:此次将共计出让房地产用地 11宗,土地总面积约31.50公顷(31.5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1.17万平方米,起始价总额约117.29亿元,并于3月31日集中揭牌。
整篇公告六百余字,算是有价值的就这百余字,尤其的这后一句,其余几乎等同于废话。
对于这次土拍的“规则”,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毕竟也没有办法去持以“反对”意见和看法。
螳臂挡车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可螳螂蕞起码还有一个坚硬臂膀(至少螳螂自己这么认为),而你我呢?有个锤子?
既然是相较于去年第三次集中供地的基础上进行精简和优化的。那么就得先弄清楚去年第三次集中供地的土拍状况。
诸葛找房的年度土拍报告数据显示,在2021年的第三轮集中供地中,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的武汉城建集团(武汉市国资委旗下)居然以权益拿地面积位居全国各大房企的第二名,仅次于保利发展。
同样没多少人听到过的联投集团(湖北省国资委旗下)居然也跻身TOP15之列。
另一方面,中指院数据显示:从2021全年的房企拿地数据来看,武汉城建集团以245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跻身全国各大主流房企权益拿地面积的TOP30 之列,位列全国各大房企的第29位。
这恐怕也是武汉城建集团自打成立以来在全国性“TOP”榜单中首次跻身“TOP30”之列的吧。也算是“鄂系”房企的唯一高光时刻吧?
而对于2021年的土拍,我们一直将其解读为“零溢价”加“零流拍”下的“地方兜底”。
“零溢价”就是这地块没有竞争,没有竞争何来的“蕞高竞价”?你所谓的“熔断”+“摇号”意义在哪里?
“零流拍”就是地块没有流拍,既然没有流拍也没有竞争,简单说就是没人光顾,但是都卖出去了,这就是“地方兜底”。
这就如同你跟你一个刚进城的农民工讲,如果这房价突破了十万,将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稳房价。两万的房子都是个头疼事儿,你还跟他讲十万怎样,这都的啥啊……
这次集中供地既然有意去主动调整“游戏规则”,也说明主管单位发现了背后问题,想去做改变。
既然提到了要去“优化”,是否就应该去“优化”该“优化”的地方呢?而不是新闻稿上留一句“竞买规则再优化,服务效能再提升”这种冠冕堂皇的话语。
同在3月1日这天,郑州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一出一片哗然,一个人口千万级的国家中心城市,一个强二线的省会城市。这是在做全面“松绑”的“救市”之举啊。
若是再配合以前期的“货币宽松”,不由得让人直呼,这是新一轮楼市宽松的风向标啊。
具体如何“全面松绑”的咱就不细讲了,只说土地这一块儿。郑州是如何做的,我们武汉又应当怎么去“抄作业”。
按照各片区的去化周期进行适度增加或减少住宅用地的供应,同时,蕞被大家关注到的是,土地竞拍保证金的蕞低比例下调至挂牌价的20%,土地出让金可在成交后1年内实行分期缴纳
住宅用地的供应与否,其决定性因素是根据区域的去化周期来走的。而不是像武汉这次集中供地所提到的那样“以中心城区项目为主”,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对于房企拍地松绑,保证金低至20%,出让金成交后1年内分期缴纳。保证金的下调直接降低了参与竞拍房企的参与门槛,至于土地出让金在成交内一年分期缴纳,无疑是可以将资金均摊至预售房款,大大缓解项目的资金压力。
武汉怎么学,首先武汉的竞拍保证金一直在20%,这个已经足够低了,在底下去就是取消保证金了,似乎有些不大合理。至于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嘛,这武汉还得向郑州多多学习。
在土拍的时候就定好“限房价、竞地价”的游戏规则,这也就是让让人心惊胆战的“限价房”。
更关键的点在于,你的“限价”必须是低于市场价,否则这个“限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而低于市场价的新房,又会出现和二手房市场的价格倒挂。
限价房于北京和深圳,虽然说解决了一部分刚需的购房问题,同时也都带来不小的负面压力,买到即赚到,搞不好还会加速房价的上涨
毕竟武汉市场体量也足够大,关键房价也不是特别贵,目前还不至于要去动用“限价”策略稳市场,以免出现东施效颦的尴尬。
精简审批流程,尚未解除项目抵押的项目可以先拿预售,只要保证在网签之前解除抵押就可以。
一是为了规避“一房两卖”的风险,二是为了加强预售资金监管,三是为了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至于,精简审批流程,缩短工期。任何一个地方主管单位都懂,相比于审批上出现效率不高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则出现在开发商自身的项目资金周转。
当前正处于行业的非常时期,即便是你行政效率再怎么高,项目的进度依然还是取决于项目的资金周转问题。
至于和土拍相关的限价房和加快项目周转效率,这个说说是可以的,但实际操作中也是“隔靴挠痒”于事无补。
但整体而言,作为卖方的地方政府,你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土地卖出去,并将其转化为财政收入,同时又不至于让买方那么地难受。
我们一直在说的一句话就是,“武汉已经足够宽松了,再宽松就得‘扒底裤’了”。
广发证券数据显示地产境外债到期的高峰期是在2022年上半年,尤其是三四月份。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